微信公眾號
    區縣情概覽

    長壽區區情概覽

    來源:長壽區地方志研究室    發布時間:2022-05-09 15:35    閱讀數: 6642

    一、長壽概況

    長壽是全中國唯一以“長壽”命名的區(市、縣),蜀漢首置常安縣,唐代設樂溫縣,因縣民多高壽,1363年易名長壽縣,2001年撤縣設區。長壽地處重慶腹心,長江穿境而過,全區幅員面積1424平方公里,人口90萬,轄7個街道、12個鎮,并轄國家級長壽經濟技術開發區。2021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66億元、名義增長18.25%,規上工業產值1410億元、年均增長27.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91.5億元、年均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5億元、年均增長1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54億元、增長28.9%。

    長壽——重慶同城化發展先行區。長壽城區位于重慶主城以東沿江下游,緊依兩江新區,距江北國際機場和重慶火車北站60公里,萬噸級船隊常年可通江達海,渝懷、渝利、渝萬鐵路和渝宜、長涪、三環高速交織交匯,是全市水陸交通的重要樞紐。作為全市重點打造的衛星城之一,桃花新城繁華與山水相融,“一心兩軸三區十組團”重點片區開發基本成型,建成區面積超過69.9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69.9%,形成“三高”“三鐵”對外綜合交通體系。

    長壽——重慶城鄉統籌發展的示范區。撤縣設區以來,加快推進重慶工業高地、現代農業基地、休閑旅游勝地和區域物流中心“三地一中心”建設。長壽經開區開發面積居全市開發區之首,落戶重鋼、川維等重慶龍頭企業和巴斯夫、BP、威立雅等27家世界500強,集聚MDI一體化、亞太紙業等一批百億級項目,初步形成鋼鐵冶金、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電子信息五大主導產業集群。長壽現代農業園區是全市首個國家級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沙田柚、夏橙等特色農產品享譽市內外。

    長壽——長江黃金旅游帶的大景區。長壽旅游資源稟賦得天獨厚,長壽湖、大洪湖、菩提山、桃花溪等自然景觀名揚天下,秦代女實業家巴寡婦清、宋代理學大家譙定、現代武俠小說開山鼻祖還珠樓主李壽民等歷史名人光耀千秋,以“長于文、壽于和”為核心理念的長壽文化融匯古今。近年來,重點打造的“天賜長壽湖”“菩提長壽山”“濱江長壽谷”三大百億級景區獨具魅力,長壽湖、長壽菩提古鎮、長壽菩提山均獲評國家4A級景區,共同入選全市十大旅游度假區,長壽成為重慶主城近郊半小時旅游圈重要目的地和長江三峽游第一站。

    長壽,人人向往!歡迎常來長壽,長壽常來!

    二、長壽歷史

    歷史沿革

    據史料記載:早在七千多年前,長壽境內就有土著民族居住。至周代(公元前十一世紀),“巴人”在四川東建立巴國,定都今重慶。長壽時稱巴國枳邑。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滅巴,建巴都郡(今重慶),在枳地(今涪陵城東枳里鄉)置枳縣,今長壽地屬枳縣。

    蜀漢(公元220—263年)巴郡益州治江州縣,先帝劉備在今長壽城附近設常安縣(屬枳縣)。北周武民三年(561)廢枳縣,其地并巴縣。

    唐代武德二年,因其地常溫,禾稼早熟,民樂之,故定名為樂溫縣,隸屬涪州。元末明玉珍及其子明升踞蜀十年(公元1361—1371年),建立農民政權,國號夏,都重慶。明代洪武六年九月,明玉珍以“縣北有長壽山,居其下者,人多壽考”將樂溫縣改名長壽縣。

    2001年12月25日,經國務院批準撤縣設區。

    關于長壽得名,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明代洪武年間,當朝宰相戴渠亨,一次下鄉察訪民情,路過今長壽區新市鎮河石井,突遇大雨滂沱,便在酒店歇息躲雨,得見酒店對面一家庭院張燈結彩,鼓樂齊鳴,笙歌不輟,人來客往,十分熱鬧,正待問個究竟。卻見一位老翁,滿頭白發,銀須齊胸,年約九十有余,來店沽酒,自稱是給爺爺做壽。這位宰相聽后,興趣油然而生,便向老翁問道:“令祖父高齡幾何?”老翁笑答:“我的祖父正滿一百五十歲”。宰相越發驚奇,正欲細問,又見一個年約四十歲的中年人來到老翁面前,口稱爺爺,給你送來雨傘。片刻,又有一個兒童蹦蹦跳跳歡天喜地前來,稱送傘者為爺爺,要他回去拜壽行禮。宰相在這里再也按捺不住,于是親赴壽翁家祝賀,并主動寒暄,主人察言觀色,深感來人談吐不凡,遂取出文房四寶,請其題詞留念。宰相亦不推諉,接過筆來,龍飛鳳舞地寫下“花眼偶文”四個大字。主人不解其意,向他請教,宰相便以每個字為句首,寫下四句詩:

    花甲兩輪半

    眼觀七代孫

    偶遇風雨阻

    文星拜壽星

    下方落款是:“天子門生門生天子”。主賓們才恍然大悟,方知客人是當朝宰相,又是皇帝的老師,大家不由肅然起敬。

    戴渠亨通過察訪,了解到樂溫縣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民風淳樸,熱愛勞動,百歲老人比比皆是。便回朝奏明天子,從是年九月開始,遂改樂溫縣為長壽縣。

    夏商及其以前時期

    長壽歷史可追溯到遙遠的原始時代。1980年發現長壽地區長江兩岸沿江臺地上,有距今4000年至1萬年的新石器時代遺址4處。研究表明,在距今4000多年前,長壽地區土著居民依山傍水,居住于洪水線以上,進行原始的漁獵和鋤耕農業。手工業以制陶為主,原始紡織業開始出現。這些先民聚居生活,形成零星村落,已進入氏族社會。據史籍記載:巴國先民“其屬有濮、賨、苴、共、奴、獽、夷、蜑之蠻”,其中濮、獽、賨、蜑等蠻曾居今長壽一帶,為創造原始的先巴文化作出了一分貢獻。

    至夏、商時期(約公元前26世紀約公元前22世紀末~約公元前11世紀),巴族陸續進入川東地區涪陵、長壽等地,夏族亦相繼進入,互相斗爭、融合,在先巴文明基礎上辛勤勞動,為建立以部落聯盟為基礎的奴隸性國家和創造具有濃郁民族特色及豐富地方內涵的巴文化作出了一分貢獻。

    據《尚書·禹貢》《爾雅·釋地》《周禮·職方》《晉書·地理志》等史書記載,今長壽地區在唐虞夏時,均屬梁州,殷周時屬雍州。

    ·巴國(約公元前11世紀316年)枳邑

    約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克殷建立巴國,“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巴國極盛時期,其疆域“東至魚復(今重慶市奉節一帶及湖北省西部地區),西至僰道(今四川省宜賓地區及瀘州市),北接漢中(今陜西省漢中、安康市),南極黔(今重慶市黔江區、貴州省東北及湖南省西北一帶)、涪(今重慶市涪陵區及貴州省北部地區)。都江州(今重慶市)”?!度A陽國志·巴志》:“巴子時雖都江州,或治墊江(今重慶市合川區),或治平都(今重慶市豐都縣),后治閬中(今四川省閬中市),其先王陵墓多在枳(今重慶市涪陵區)”。清康熙、民國《長壽縣志》均記載“上自樂(洛)磧(今重慶市渝北區境),下迄豐都(今重慶市豐都縣),皆枳地”。是時,今長壽縣地屬巴國枳地。

    周顯王三十年至四十年(公元前339年329年)之間,楚威王更元元年(公元前339年)“使將軍莊將兵循江上,……略巴黔中以西”,占領巴之國都枳(今重慶市涪陵區)。是時起,今長壽地入于楚國。

    戰國秦朝(公元前316年至206年)屬巴郡枳縣

    戰國周靚慎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遣張儀、司馬錯滅蜀取巴。周赧王元年、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秦置巴郡治江州縣,轄江州(今重慶市)、墊江(今合川區)、閬中(今閬中市)、江陽(今瀘州市)、枳縣(今涪陵區)、朐?(今云陽縣)等6縣。枳縣疆域含今豐都、涪陵、武隆、南川、長壽、墊江(一部分)、綦江等區、縣,縣治在涪陵枳里鄉。

    漢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23年)屬益州刺史部巴郡枳縣。漢滅秦后,楚漢相爭,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仍置巴郡,同年置涪陵縣于彭水。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十三刺史部,巴郡屬益州刺史部,郡江仍為江州縣。舊《長壽縣志》“漢興巴郡,得縣十一,枳(排列)第三,屬益州”,“故城,今涪陵縣西(枳里鄉)”。

    王莽新朝(9年至24年)時,置巴郡轄11縣,枳縣仍置

    東漢(25年至220年),屬益州刺史部巴郡枳縣。東漢建武十一年(公元36年)廢王莽新制恢復西漢建制,仍置巴郡轄11縣,漢和帝永元一至十六年(809—104年)置巴郡轄14縣,漢末興平元年(公元194年)將巴郡一分為三,墊江以北為巴郡,江州至臨江為永寧郡,朐?至魚復為涸陵郡,史稱三巴。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永寧郡復稱巴郡,析涪陵縣置巴東屬國校尉(郡級政區),巴郡治江州縣,轄5縣。上述變化,均有枳縣之置。此期間枳縣之變化,據《后漢書》永元二年(公元90年)“分枳縣置平都縣(今豐都縣)”,枳縣治遷至今涪陵區。

    三、物產資源

    長壽區自然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廣闊。區域內植物、動物資源種類繁多,森林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與針葉林為主,1000余種植物中有水杉、銀杏、月桂等珍貴樹種。森林覆蓋率21.73%。全區有栽培植物380多種,主要是水稻、玉米、小麥、紅薯四大類,尤以水稻居首。除糧、油、蔬菜等農作物外,還有長壽柚、夏橙、枇杷、葡萄、茶葉、蠶桑、榨菜等名優經濟作物。動物218種,包括一類保護動物中華鱘、白鱘、胭脂魚,二類豹,三類長江鱘、紅腹錦雞、靈貓、獐子等。

    境內礦產資源豐富,有開采價值的礦藏有20多種,其中天然氣儲量達3000億立方米,是全國已探明的大天然氣田之一,天然氣凈化輸出量占全國的42%。煤炭4598萬噸,優質白云巖10億噸,特優級石灰石20億噸,厚層巖鹽數十億噸,沙金、硫鐵礦、黃鐵礦、鋁土礦、鉀礦、石膏等儲量頗豐。

    長壽江河縱橫、水網密布。有一江、二湖、三河、十三溪,107座水庫。江河水能蘊藏量18萬千瓦,可開發量達95%;現建有水電站30座,年發電量10億度。地下水出露泉眼117處,儲水量1.2億立方米,其中石堰干壩村碳酸鹽多元素復合型優質飲用礦泉水,日流量達150立方米。

    現有古代遺址18處,古墓葬66處,古建筑85處,石刻及石佛寺27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6處,旅游點30余處,其中著名的有:西南地區最大的人工湖長壽湖風景區,千古一帝秦始皇為表彰巴寡婦清為國采礦煉丹之功業而修建的“女懷清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漢代長江北岸赤甲山古戰場,唐初永安縣治地陽關城遺址,宋代佛教建筑東林寺古剎;極具開發價值的自然風景區有:古樹參天、竹蔭如海的黃草山,茶梯摩云、溶洞如宮、峰奇石秀、水凈天清的明月山,壽星迭出、文化深厚的羅圍山,仙風盈谷、飛瀑湍流、魚肥果鮮的三洞溝,駝峰崔巍、晝化蓮臺、夜舉圣燈的菩提山,更有聞名于世的御臨河畔生物進化活檔案“長壽化石村”等。

    四、行政區劃

    長壽區為重慶市轄區,位于重慶市境中部,東經106°49′—107°27′、北緯29°43′—30°12′。東南與涪陵區接壤,西南與渝北區、巴南區為鄰,東北接墊江縣,西北與四川省鄰水縣相接。轄區南北長56.5千米,東西距57.5千米,總面積1423.62平方千米??側丝?9萬。

    全區轄7個街道、12個鎮:菩提街道、鳳城街道、晏家街道、江南街道、渡舟街道、新市街道、八顆街道、鄰封鎮、但渡鎮、云集鎮、長壽湖鎮、雙龍鎮、龍河鎮、石堰鎮、云臺鎮、海棠鎮、葛蘭鎮、洪湖鎮、萬順鎮。區政府駐菩提街道。

    国产大学生三级在线视频|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尤勿视频|{a级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亚洲 日韩 欧美 综合 热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