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號
    區縣情概覽

    墊江縣縣情概覽

    來源:墊江縣檔案館    發布時間:2020-05-21 00:00    閱讀數: 3898

    建置沿革

    古墊江地域處四川盆地東部長江之陽的平行山嶺間,新石器時期已有先人在此繁衍生息。禹貢時,屬梁州地。商周到戰國時期屬巴國,秦屬巴郡朐月忍縣。西漢,屬臨江縣。東漢末,全境由常安縣或臨江縣轄,屬巴郡。晉泰始二年(266年),屬巴郡臨江縣地。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析臨江縣地置墊江縣,屬鄰州,治所今桂溪鎮。

    北周孝閔帝元年(557年),省鄰州人渠州,墊江縣屬渠州容川郡。天和二年(567年),改墊江縣名魏安縣。

    隋開皇三年(583年),罷容川郡,魏安縣直隸渠州。開皇十八年(598年),魏安縣復名墊江縣。大業三年(607年),罷渠州改置宕渠郡,墊江縣屬之。

    武德元年(618年),墊江縣改屬鄰州。次年,析臨江縣地置清水縣,屬臨州,治所今墊江縣高安鎮。武德八年(625年),鄰州廢,墊江縣屬臨州。貞觀八年(634年),改臨州為忠州,墊江縣、清水縣屬之。天寶元年(742年),忠州改為南賓郡,清水縣改名桂溪縣,墊江、桂溪兩縣屬南賓郡。乾元元年(758年),復改南賓郡為忠州,墊江、桂溪兩縣屬之。

    五代前蜀,于州外置軍,忠州置鎮江軍,后蜀改名寧西軍,墊江、桂溪兩縣屬之。

    宋乾德三年(965年),墊江、桂溪兩縣屬夔州路忠州。熙寧五年(1072年),省桂溪縣入墊江縣。熙寧九年(1076年),墊江縣屬梁山軍。元祐元年(1086年),墊江縣屬忠州。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忠州改咸淳府,墊江縣屬之。

    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省墊江縣入豐都縣(屬重慶路忠州),在墊江置臨江巡檢司。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農民起義軍首領明玉珍據蜀稱帝,在重慶建立大夏國,復置墊江縣,屬重慶府忠州。

    明萬歷年間(1573—1620年),置順慶分府,墊江縣由順慶分府轄。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忠州升為直隸州,墊江縣由其所轄。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復置順慶分府,墊江縣由順慶分府轄。嘉慶五年(1800年),分府撤銷,墊江屬忠州直隸州。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后,墊江縣屬四川省東川道。1935年,屬四川省第十行政督察區。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后,墊江縣屬川東區行政公署大竹專區。1953年3月,大竹專區撤銷,墊江縣屬涪陵專區。1968年,屬涪陵地區,1995年12月,屬涪陵市。1997年6月18日,重慶市直轄。同年12月,墊江縣屬重慶市轄。

    政  區

    地理位置】  墊江縣地處重慶市中部,位于北緯29°58′38″~30°31′6″,東經107°13′1″~107°40′10″,東鄰豐都縣、忠縣,南連涪陵區、長壽區,西靠四川省大竹縣、鄰水縣,北接梁平縣。全縣境域是:縣城往東31千米(公路里程,下同)至雷打石與忠縣交界,偏南37千米至七郎土地與豐都縣交界,往南50千米至涼水井與涪陵區交界,西南43.52千米至沙石堡、偏西17千米至土橋與長壽區交界,往西27千米至高樹坪與鄰水縣交界,偏北24千米至碑埡口與大竹縣交界,往北21千米至馬南壩、偏東35.5千米至破石缸與梁平縣交界。東西寬36.3千米,南北長60.4千米,幅員1509平方千米。

    行政區劃】  2018年末,全縣轄桂溪、桂陽2個街道,新民、沙坪、曹回、周嘉、普順、永安、高安、長龍、杠家、澄溪、太平、五洞、高峰、黃沙、鶴游、硯臺、白家、包家、坪山、三溪、裴興、永平22個鎮,沙河、大石2個鄉。全縣共有301個村(居)民委員會,其中222個行政村、79個社區居委會。

    人口】  2018年年末,墊江縣戶籍人口984082人,當年戶籍出生人口7688人,戶籍人口出生率7.79‰,戶籍人口死亡5730人,戶籍人口死亡率5.79‰,自然增長人口1985人,戶籍人口自然增長率2‰,符合政策生育率97.71%,戶籍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5.3;常住人口707254人,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1.81‰,常住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8.4。

    宗教】  墊江縣宗教有佛教、基督教和天主教。佛教于唐高祖武德年間傳入墊江。1998年2月,墊江縣佛教協會恢復成立。2018年,墊江有佛教皈依信徒4600余人,虔誠信徒約10000人,朝山拜佛約10萬人次。佛教活動場所有報恩寺、太平寺、玉皇觀念佛堂、天子殿念佛堂、愛國寺念佛堂、寶鼎寺、七圣廟念佛堂、月江寺。

    基督教于1915年由梁平縣傳入墊江。1982年,墊江基督教人士召開座談會,恢復成立基督教三自愛國會。2018年,墊江縣基督教會有信徒7000人(包括真耶穌教派)。

    天主教于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傳入墊江。1984年,恢復成立“四川墊江縣天主教愛國會”。2018年,墊江天主教有神職人員2名,教友4000余人,聽友近1000人。

    自然環境

    地質】  墊江縣地處重慶市東北部,地質構造屬新華夏體系第三沉降帶四川盆地東緣川東弧群高陡褶皺區。境內地質構造由多次構造運動疊加形成,發育著不同期褶皺和斷裂。構造形態分為華鎣山隆褶和墊江坳褶2個互帶,背斜走向由北北東向南南西呈線形高梳狀排列。

    地貌】  墊江地處四川盆地東部平行嶺谷區,地貌受三疊紀末期印支運動,特別是第三紀末期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影響發育而成,具有背斜成山、向斜成槽地貌特征,是典型丘陵縣。境內東西山嶺聳峙,切割成谷,千米山峰屹立,山間槽地交錯。中部向斜開闊,丘陵綿亙起伏。龍溪河順向斜縱貫全境,一系列溪河小沖積壩鑲嵌其間。最高海拔1183米,最低海拔320米,全境地勢北高南低。

    山脈】  縣內山脈源于華鎣山、武陵山系邊緣和大巴山系余脈,為境內明月山、精華山和黃草山等,大致呈東北、南西平行向條狀排列。山頂多為圓頂和尖頂,少數平頂。山間以沖溝、深谷形成小溪,有較豐富的自然景觀。清乾隆《墊江縣志》稱:“群山環繞,道路紆回?!爆F按統一稱謂,分為4座山。

    河流】  墊江地處低山丘陵,境內溪河縱橫,溝渠密布。河道按其所歸,均屬長江水系龍溪河流域。一級河道龍溪河總長97.2千米。二級河有大沙河、回龍河、桂溪河、臥龍河、余馬河、三匯河、打漁溪等7條,總長190.7千米。三級河有33條,總長326.4千米。四級河有114條,總長236.7千米。河流總長度753.8千米,河網密度0.5千米/平方千米,徑流總量8.37億立方米。

    氣  候

    概況】  墊江縣地處重慶市域中部,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春早冷暖多變,夏熱常有干旱發生,秋涼多有連陰雨,冬冷無嚴寒。

    常年年平均氣溫17.1℃,最冷月平均氣溫6.3℃,最熱月平均氣溫27.2℃,歷年極端最高氣溫42.1℃,歷年極端最低氣溫-3.1℃。常年降雨量為1200米米左右,其中:5—9月降雨量800米米左右。常年平均相對濕度81.2%,最小相對濕度11%。年平均無霜期287天。常年日照實數1100小時。年平均風速0.7米/秒,最多風向NE風。年平均蒸發量1000米米左右。年平均雷暴日數為32天。主要氣象災害有雷暴、大風、干旱、暴雨、低溫陰雨。

    氣候條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適宜多種農作物和經濟作物生長發育。常見農作物包括烤煙、油菜、花生、玉米、水稻、小麥、紅苕、洋芋、焦藕等。比較廣泛養殖的畜類有豬、牛、羊、兔、魚、蝦等。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墊江縣土地資源由耕地、園地、林地、城鄉建設及工礦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等8個類別構成。2018年,墊江縣農耕地凈面積69707.27公頃,占耕地總面積的93.49%。附屬耕地9865.59公頃(田坎、田背坎、土溝、土坎),占總面積的6.51%。園地面積522.76公頃(果園56.52公頃、桑園14.40公頃、茶園451.84公頃),占總土地面積0.34%,由4個二級類、3個三級類構成。果園主要分布在黃沙、長龍、新民、桂溪、沙坪、白家等鄉(鎮)。桑園主要分布在新民、桂溪、曹回、周嘉、普順、高安、高峰、白家等鄉(鎮)。茶園集中分布在三溪、永安、沙坪等鄉(鎮)及國營東印茶場。林地面積32682.80公頃(森林12435.69公頃、竹林2645.01公頃、經濟林142.54公頃、疏林地701.09公頃、草地16765.13公頃),占總面積的21.57%。其中國有林地3426公頃,占林地總面積的17.94%。林地面積1千(1000)公頃以上的有三溪、沙坪、普順、桂溪、沙河、永安、新民等鄉鎮。

    礦產資源】  境內地質構造簡單,礦藏不多,已發現礦產以沉積礦產為主,尤以天然氣、石灰石、巖鹽藏量較豐富,煤炭、鐵礦等具有較高質量,但藏量不富。

    煤炭 存在于三疊系須家河組香溪群煤系,全厚450米,分上、中、下煤組,每組僅有一、兩線可采,最厚80厘米,薄者幾厘米,可采平均厚度常在30~40厘米,為陸植或陸植與腐植的混合煤,屬黑色煙煤。經19個礦點勘探,擁有地質儲量930余萬噸,可采儲量近600萬噸,分布在澄溪、太平、桂溪、新民、沙坪、普順、永安、沙河、裴興、三溪等地沿山一帶。2005年尚余地質儲量780余萬噸,可采儲量340余萬噸。

    天然氣 主產于三疊系嘉陵江組,次產于須家河組,在雷口坡組一、二地層還有少量凝析油。按302地層圈定,臥龍河氣田長軸34.5千米,短軸5.3千米,構造閉合面積176平方千米,分為深、淺兩大氣層,總儲量約600億立方米。深層氣藏量豐富,井孔多屬高壓氣井,已納入國家計劃采輸。淺層氣藏量不甚豐富,井孔屬低壓氣井,已由縣內開發利用。

    鐵礦 主存于侏羅系珍珠沖組,次存于三疊系須家河組,屬結核狀菱鐵礦。一般厚度26厘米,含鐵量32%。按地質勘查,總儲量501萬噸,可靠儲量410萬噸,經多次布點開采后,可采儲量21萬噸,分布在新勝、碗廠溝、江華山、木耳槽等地帶。

    巖鹽 存在于臥龍河氣田構造中,多屬氣鹽共生地帶,自噴鹵水濃度高,一般有11~16波美度。經鉆探了解,從巖鹽厚度及穩定性看,可列為大型礦床,總儲量達850億噸,其中臥2井174第二層鹽巖為41米,全井共57米。臥5井174第四層巖鹽為46米,全井共54米。

    石灰石 分布于縣內明月山、精華山、黃草山及大梨山等地。其層位以嘉陵江組和雷口坡組為主,地表露出數量約5.8億噸,年開采量達數百萬噸。

    石膏 產于三疊系雷口坡組地層,屬透鏡體礦。層厚60厘米左右,間夾有薄層灰巖,且不穩定,可采儲量21.6萬噸,分布在太平鎮桂林村一帶煤層底部,尚未開采利用。

    硫磺礦 產于三疊系須家河組,與煤炭共生帶,層厚10~30厘米,呈結核礦體,儲量約8萬噸,礦點在太平鎮龍華村。解放前后都曾開采,均因品位雖高,但礦層較薄而停止。

    含鉀頁巖 產于三疊系須家河組地層,分布在明月山和黃草山槽地一帶,層厚8~13米,含氧化鉀6%~10%,據沙坪、箐口兩礦區勘測,儲量約30.8萬噸。1978年曾布點建廠,惜無工業利用價值停辦。

    長石英砂巖 產于三疊系須家河組,分布在澄溪鎮王家溝、桂溪鎮十路口、新民鎮雙河、沙坪鎮蕭家河溝等沿山一帶,尤以十路口為最好。礦層為白色塊中粗梯形長石砂巖,厚2~5米,質松軟,是普瓷的主要原料。礦中的石英砂,質堅硬,又是玻璃生產原料。

    高嶺土 產于侏羅系珍珠沖組,分布在明月山和精華山溝槽地帶,儲量7500萬噸。為土陶生產原料,現多為村組開發利用。

    砂石 主產于侏羅系蓬萊鎮組,儲量豐富,硬度高達300號,層次分明,分布在全縣山地、臺地和丘陵地帶,易于開采。

    水資】  墊江縣水資源總量15.64億立方米。

    森林資源】  林地總面積59913.41公頃,占幅員面積的39.6%。其中林業部門管理45582.02公頃,占幅員面積的30.1%。非林業部門管理14331.39公頃,占幅員面積的9.5%。森林面積53378.29公頃,森林覆蓋率35.3%。其中林業部門管理林地森林面積42309.59公頃,森林覆蓋率28.0%。非林業部門管理11068.70公頃,森林覆蓋率7.3%。

    綜合經濟 2018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16.9億元,同比增長4.5% 。按產業分,第一產業增加值45.1億元,增長5.2%;第二產業增加值142.1億元,增長1.7%;第三產業增加值129.7億元,增長7.3%。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6.7%、17%、66.3%,拉動力分別為0.8%、0.8%、2.9%,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4.2:44.8:41。

    農業 2018年,全縣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46.4 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5.2%。其中,農業增加值32.3億元、林業增加值1.2 億元、牧業增加值9.1億元、漁業增加值2.6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1.2億元。

    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69.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5.7%。其中,農業產值44.5 億元、林業產值1.7億元、牧業產值18.1億元、漁業產值3.3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8億元。

    全年糧食總產量40.6萬噸,同比增長1.1%。糧食作物種植面積956122畝,同比下降1.5%。肉豬出欄頭數66.6萬頭,增長1.8%;牛奶產量2577噸,下降6.2%;禽蛋產量1.7萬噸,增長2.4%。

    工業 2018年,全縣實現工業增加值109.26億元,同比增長1.4%,占全縣地區生產總值的34.5%。全縣規上工業企業數138戶,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157.34億元,同比增長9.7%;其中,規模以上大中型企業實現總產值70.79億元,同比增長19%。

    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8.4%;實現利稅總額35.76億元,實現利潤13.46億元;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46.75億元,增長6.9%。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全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7.42億元,同比下降15.8%。其中,建設與改造投資114.18億元,下降16.8%(其中,工業投資完成32.02億元,下降17.4%)。

    建筑業 2018年,全縣在地建筑業實現總產值252.1億元,增長9.6 %。注冊地建筑業總產值208.76億元,增長7.0%。按注冊地看,全縣建筑企業房屋施工面積777.4萬平方米,下降8.6%;房屋建筑竣工面積557.8萬平方米,增長0.3%,其中住宅竣工面積為444.6萬平方米,增長1.1%。

    國內貿易 2018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0.9%;其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銷售額45.47億元,下降4.4%,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營業額6.08億元,下降5.4%。全年批發和零售業比上年增長8.1%,住宿和餐飲業同比增長7.9%。

    交通 2018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10.39億元,同比增長7.5%,占全縣地區生產總值的3.3%。全縣公路通車里程3448.88公里,其中等級公路2533.67公里,增長8.2%。全社會公路客運量509萬人次,下降13.1%,全社會公路客運周轉量26533萬人公里,下降20%;全社會公路貨運量1398萬噸,增長12.9%,全社會貨運周轉量122846萬噸公里,增長8%。

    郵電 全年完成郵政業務總收入1.19億元,同比增長10.6%,電信業務總收入3.24億元,下降1.7%。年末固定電話用戶8.28萬戶,增長1.8%;移動電話用戶65.69萬戶,增長14.7%;互聯網用戶20.5萬戶,增長41.5%。

    財政 2018年,全縣地方財政收入達到44.89億元,同比增長23.4%,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95億元,下降9.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增值稅4.07億元,增長14.8%;營業稅0.01億元,下降57.2%;企業所得稅1.53億元,增長40.7%。

    全年地方財政支出85.08億元,同比增長13.5%,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8.75億元,增長7.3%。財政八項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4.76億元,增長3.8%;公共安全支出2.01億元,下降12.2%;教育支出13.43億元,增長6.3%;科學技術支出0.63億元,增長8.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7.31億元,下降10%;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9.22億元,下降18.9%;節能環保支出2.41億元,增長77.1%;城鄉社區支出12.49億元,增長18.7%。

    金融 2018年年末,全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368.41億元,同比增長10.6%。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77.07億元,增長8.7%。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229.22億元,增長18.2%。其中,短期貸款47.11億元,與去年持平,中長期貸款181.8億元,增長24.2%。

    城市建設 2018年,道路長度187.79公里,道路面積203.72  萬平方米(車行道和人行道總面積),城市排水管道長度253.89 公里。全縣供水管道長度8051.6公里,同比增長2.6%,全年供水總量1.9528億噸,與去年持平。其中,生活用水量0.2484億噸,增長0.2%。用水人口70.18萬人,增長1.6%。

    建城區綠地面積642.3公頃,同比增長4 %,其中,公園綠地面積166.3公頃,增長6%;生產綠地面積36公頃;防護綠地139公頃,增長1%;附屬綠地255公頃,增長5%;其他綠地46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718.75公頃,增長3%;建成區綠化面積覆蓋率40.7%,下降0.15%;建成區綠地率36.37%,增長0.02%。

    教育 2018年年末,全縣學校共計85所。其中,普通中學21所,小學61所,中等職業學校2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專任教師總數7076人。其中,普通中學教師3035人,小學教師3673人,中等職業教師470人。全縣2018年新招生25798人。其中,高中6052人、初中11899人、小學7847人。在校生:高中18394人、初中37727人、小學52699人;畢業生:高中5799人、初中12896人、小學11850人;中等職業學校招生2293人、在校生5330人、畢業生1147人。年末幼兒園數130所,在園兒童數24009人,同比增長2%。

    科學技術 2018年,全縣專利申請448件,專利授權241件。截至年底,有效發明專利81件。兌現2017年專利資助獎勵經費共計157765元。其中,發明專利申請125件,同比增長290.63%;

    文化 2018年年末,全縣公共圖書館1個,公共圖書館藏書30萬冊,較去年增加了5.15萬冊。年末廣播覆蓋率99.65%,電視覆蓋率100%,有線電視入戶率65%。

    衛生 2018年年末,衛生機構431個,其中,醫院15個、衛生院26個、婦幼保健院2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機構床位數5117張,同比增長7.29 %。其中,醫院和衛生院床位 5037張,同比增長7.35%。衛生技術人員4268人,同比增長10.63%;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486人,增長3.48%;注冊護師、護士1798人,增長17.82%。

    人民生活 2018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63元。其中,工資性收入10471元,經營性收入5162元,財產性收入1348元,轉移性收入6882元。全年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4264元,同比增長15.6%。

    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504元,增加2615元,增長8.2%。其中,工資性收入18033元,經營性收入4661元,財產性收入2587元,轉移性收入9223元。全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7776元,同比增長18.3%。

    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37元,同比增長9.0%。其中,工資性收入4341元,增長11.1%;家庭經營收入5568元,增長7.6%;財產性收入344元,增長8.9%;轉移性收入4984元,增長8.9%。生活消費支出11417元,增長10.9%。其中,用于食品煙酒、醫療保健、居住、交通通訊、教育文化娛樂和其他用品和服務等消費支出分別為3656元、1670元、1986元、1095元、1518元和242元,分別增長 11.1%、7.0 %、14.4 %、11.2%、9.6%和13.6%;衣著、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分別為556元、694元,同比分別增長15.8 %、7.9%。

    社會保障 2018年年末,全縣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67027人,增長9.8%;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10215人,增長0.8%?;踞t療保險人數824902人,下降7.6%。其中,城鄉居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764213人,下降8.6%;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60689人,增長5.9%。城鄉居民合作醫療參保金額達1.4億元,增長16.7%;城鄉居民合作醫療賠付金額5.7億元,增長18.7%。生育保險參保人數38631人,增長4.1%。工傷保險參保人數44137人,增長19.3%。失業保險參保人數37777人,增長4.4%。

    年末全縣社會福利收養單位25個,收養單位床位數達1549張,社會救濟總金額(包括捐贈款)1.86億元,同比下降9.7%。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鎮居民4210人,同比下降31.2%;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1408人,比上年減少3465人,同比下降23.3%。



    国产大学生三级在线视频|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尤勿视频|{a级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亚洲 日韩 欧美 综合 热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