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號
    區縣情概覽

    豐都縣縣情概覽

    來源:豐都縣地方志編修中心    發布時間:2020-05-21 00:00    閱讀數: 5663

    豐都縣位于長江上游地區、重慶東部,地處三峽庫區腹心,上距重慶主城九區水路172公里,下距湖北宜昌476公里。自東漢和帝永元二年單獨設縣起,已有1900多年歷史。

    地理位置豐都縣在東經107°28′03″-108°12′37″、北緯29°33′18″-30°16′25″之間,東依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南接武隆區、彭水縣,西靠涪陵區,北鄰忠縣、墊江縣??h境呈西北—東南走向分布,南北長87公里,東西寬54公里,幅員2900.8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8.14萬公頃,縣城建成區面積達16平方公里,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8.9%,森林覆蓋率45.8%??h城瀕臨長江,與名山風景區隔江相望,是三峽庫區建設整體搬遷新建的一座縣城??h城距重

    歷史沿革公元90年建縣設平都縣,隸屬益州巴郡。三國蜀漢延熙十七年(254),平都縣并入臨江縣(今忠縣)。隋恭帝義寧二年(618),從臨江縣分出置豐都縣,隸臨州,治所在平都山下豐民洲。唐朝貞觀八年(634),豐都縣隸屬山南道忠州至五代前蜀、后蜀。北宋真宗時,豐都縣隸屬夔州路忠州南賓郡。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豐都縣又并入臨江縣。南宋高宗紹興元年(1131),復置豐都縣。度宗咸淳元年(1265),隸屬夔州路咸淳府。

    元朝時期,豐都縣隸屬四川行省重慶路忠州。至元二十一年(1284),墊江縣并入豐都。至正二十二年(1362),墊江從豐都分出。明朝洪武十年(1377),豐都縣并入涪州(今涪陵),屬四川承宣布政使司重慶府。洪武十三年(1380)從涪州分出復置縣,改名酆都,隸重慶府忠州。清朝康熙十三年(1674),酆都縣被吳三桂軍占領。十九年(1680),清軍收復酆都縣。雍正十二年(1734),隸屬忠州直隸州;嘉慶七年(1802),隸屬川江東道忠州直隸州。

    民國時期,酆都縣先后隸屬四川省忠州、川東道、四川省和四川省第八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0年,酆都縣隸屬西南區川東行署區涪陵專區。1952年9月,隸屬四川省涪陵專區。1958年改縣名“酆都”為豐都。1968年改稱涪陵地區后,豐都縣隸屬四川省涪陵地區。1996年3月撤涪陵地區設地級涪陵市后,豐都縣又隸屬四川省涪陵市。1997年3月14日,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國務院關于提請審議設立重慶直轄市的議案,豐都縣改隸重慶直轄市。

    行政區劃2018年12月,全縣轄2個街道23個鎮5個鄉,即三合街道、名山街道、高家鎮、十直鎮、興義鎮、雙路鎮、樹人鎮、虎威鎮、湛普鎮、龍孔鎮、龍河鎮、社壇鎮、包鸞鎮、保合鎮、仁沙鎮、董家鎮、許明寺鎮、三元鎮、興龍鎮、雙龍鎮、青龍鄉、南天湖鎮、暨龍鎮、武平鎮、江池鎮、仙女湖鎮、三建鄉、栗子鄉、都督鄉、太平壩鄉。全縣共有63個居民委員會、267個村民委員會。

    地質地貌豐都地處四川盆地東部邊緣,縣境內地貌由一系列平行褶皺山系構成。境內山巒綿亙,溪河縱橫,丘谷交錯。以山地為主(山區約占全縣面積的五分之三),丘陵次之,僅在河谷、山間有狹小的平壩。山脈和丘陵、山間平壩(槽谷)相間分布,形成南高北低、“四山夾三槽”的地形。海拔最高2000米,最低175米,多在200~800米。

    全縣在大地構造上屬四川臺拗的川東陷褶束,為古生代相對隆起、中生代拗陷、新生代喜馬拉雅山運動第一幕生成的北東向構造帶。背斜呈細長平行伸展,東南翼陡,西北翼緩,呈不對稱的梳狀褶皺,軸部縱向壓性斷裂較發育。由西北向東南,主要有黃草山、蔣家山、方斗山、七曜山背斜,社壇、三元和豐都、石柱向斜。背斜褶皺緊密,向斜寬闊,組成典型的隔擋式構造,控制著地貌形態和展布。背斜狹長,多發育呈長狀山嶺;向斜寬緩,多發育成丘陵、低山或平壩,形成嶺谷相間的地貌景觀。全縣寒武系、奧陶系、志留系、石炭系、二疊系、三疊系、侏羅系地層均有出露。黃草山、蔣家山背斜主要出露三疊系地層,方斗山背斜中部出露二迭系地層,七曜山背斜軸部出露寒武系、奧陶系地層。社壇、三元向斜和豐都、石柱向斜,均出露侏羅系地層。在向斜主要出露紫色砂巖、頁巖、泥巖,其風化速度快,多形成山低、坡緩、谷平、谷寬帶壩、丘陵低山,占全縣土地70.4%;在背斜主要出露灰巖、白云巖,多形成高山、深溝、窄谷,占全縣土地的29.6%。

    山脈河流縣境山脈呈東北至西南走向,長江以南有七曜山脈和方斗山脈,長江以北有蔣家山和黃草山等。七曜山由石柱入縣境向東南邊緣延伸,主體在武平、暨龍、包鸞一帶。其形態特征為“一山兩嶺一槽”,縣境總長49公里,山巒聳秀,形成東南部山地與山源。方斗山由石柱向縣內延伸,經高家、雙路、龍河、江池、興義等鎮的交界地帶,形成槽谷和淺丘,其形狀特征屬“一山兩嶺一槽”??h內總長57公里,主峰峽埡口海拔1827米,槽谷長55公里,槽底海拔500~600米。蔣家山(挖斷山)位于青龍、保合等鄉鎮。山頂平緩,山間槽谷較多。其形狀特征屬“一山兩嶺一槽”,總長42公里,主峰蔣家山海拔1003.3米,槽谷長10公里,槽底海拔300~500米。黃草山分布在縣境西北邊緣的興龍、許明寺、董家一線。山脈呈條狀,東北至西南走向。形態特征屬“一山三嶺兩槽”,該山總長29公里,槽谷長22公里,槽底海拔500米,主峰涼磉礅(又名“金佛山”)海拔1035米。銅礦山位于包鸞鎮境內,形成臺狀低中山,孤峰屢見,山脊呈“一山三嶺兩槽”形態??傞L15公里,主峰雞石尖海拔1319.3米,槽底海拔520米。

    境內河流屬雨源補給型,多夏洪秋汛,暴漲暴落,水位變幅較大,平均過境水量為4371.8億立方米。境內河流主要有長江及其支流龍河、渠溪河、碧溪河,以上河流連接55條支流,全長600公里。長江由西向東橫貫中部,從涪陵馬頸子入縣境,自西向東流經湛普、三合、名山、興義、高家、龍孔等鎮街,至大山溪入忠縣境內,流程47公里,年徑流量約4258億立方米。龍河源于石柱,自江池鎮入縣境,流經龍河、三建、雙路、包鸞、三合等鎮鄉街,在三合街道葫蘆溪口注入長江。全長140公里,縣內流程59.5公里,流域面積1425平方公里。河口多年平均流量為每秒64.9立方米,平均含沙量為每立方米0.53公斤,天然落差290米,水能理論蘊藏量15.78萬千瓦。龍河在縣內由東向西,斜切方斗山背斜,從安寧場至九溪溝一帶形成深峽谷,嶺坡陡直,落差較大。渠溪河是北岸主要河流,源于忠縣白石,自青龍鄉大河壩入縣境,流經三元、仁沙、社壇等鎮,至涪陵珍溪注入長江。全長93公里,縣境內流程50.4公里,流域面積520.5平方公里,主河道平均比降1.6‰,多年平均流量為每秒13.3立方米,天然落差較大,水能理論蘊藏量5000千瓦。碧溪河源頭在保合鎮蔣家山西北麓和大山一帶,流經仁沙、社壇、虎威等鎮,過高洞巖入涪陵境內,至百匯注入長江。全長45.8公里,縣境內流程35.6公里,流域面積150.48平方公里,平均流量為每秒2.19立方米,河道平均比降11.6‰,天然落差196米,水能理論蘊藏量900千瓦。

    氣候豐都縣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冬季受北方干冷空氣影響,形成冬季較冷而少雨天氣。夏季在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或青藏高壓的控制下,形成炎熱而多伏旱天氣。春秋兩季為冷暖氣流交替過渡時期,形成春早冷暖多變和秋涼多綿雨的氣候特征。全縣氣候特點是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隨海拔高度變化的立體氣候明顯,具有“十里不同天”的說法。河谷丘陵地區熱量豐富,降水充沛,但時空分布不均,光照略少,云霧多,霜雪少,無霜期長。

    自然資源豐都縣地質結構較為復雜,地貌形態多樣,各種物產、資源較為豐富。

    境內農業產品種類較多,農副產品富集。主要糧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麥、馬鈴薯、高粱、蕎子等,經濟作物有花生、油菜籽、煙葉、蠶繭、青菜頭等,水果有柑橘、蘋果、梨、香蕉、杏、荔枝、柿子、櫻桃、桂圓、枇杷、草莓等,蔬菜以菜類、瓜類、豆類、莖類為主。有肉牛、林業、果菜、煙葉、建材、輕紡、醫療器械、光電等特色骨干產業,豐都成為全國首個商品活畜進口試驗地、重慶市“醫療器械產業建設基地”,獲批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有豐都紅心柚、楠竹錦橙、仙家豆腐乳、邱家榨菜、藠頭、麻辣雞塊、有機大米等名特產品,豐都紅心柚榮獲2015中國果品百強品牌,“禾匯九畝”(栗子有機大米)連續兩年獲中國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金獎。

    境內植被層次豐富,天然生長的喬木170余種,常見的有馬尾松、麻柳、黃連木、柏、青、漆樹、楓香、榕木、杉木、竹類等10余種;中藥材1200種以上,野生藥材1015種,常見的有泡參、天麻、麥冬、天冬等。全縣有野生哺乳綱獸類8個目、10余科,約40種;鳥綱12個目、15科,200余種;魚綱6個目、13科、54種。珍稀動物獸綱有虎、金錢豹,鳥綱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黑頸鶴、二類保護動物紅腹角雉,魚綱有中華倒刺鲃(青波)、鱘魚等。

    境內礦產資源主要有天然氣、鋁土礦、白云石、石灰巖、煤、鐵、硫、石膏等。

    旅游資源豐都旅游資源以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主,因“鬼城”揚名天下,有1900多年歷史,境內旅游資源富集獨特,共有6類64種100余處旅游資源,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旅游資源就有700多平方公里。境內擁有享譽海內外的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山4A級景區、被評為“中國最美洞穴”的雪玉洞4A級景區、西南地區最大的高山湖泊南天湖4A級景區、驚險刺激的九重天4A級景區,還有鄉村特色的江池橫梁、興龍文化公園2家AA級、玉皇圣地、雪玉山等景區景點,是依山傍水的歷史文化名城、全國優秀旅游城區、全國最美生態旅游示范縣、全國十佳生態文明旅游城市。

    2014年11月11日,“豐都廟會”成功躋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8年,南天湖、九重天成功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豐都縣被評為“重慶市研學旅行目的地”,名山景區、雪玉洞景區被評為“重慶市研學旅行示范基地”。

    人口2018年底全縣戶籍人口82.01萬人,比上年減少3577人;出生人口7387人,人口出生率為9.0‰;死亡人口6406人,人口死亡率為7.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2‰,出生嬰兒性別比105.1;遷入人口5516人,遷出人口9970人。全縣常住人58.52萬人,比上年增加0.66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46.48%,比上年提高1.54個百分點。

    民族宗教】 全縣以漢族為主,有零星散居土家族、苗族等29個少數民族。2018年,有縣級主要宗教活動場所3個,鄉鎮活動點10個,宗教教職人員5人,信教群眾1萬余人。



    国产大学生三级在线视频|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尤勿视频|{a级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亚洲 日韩 欧美 综合 热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