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號
    區縣情概覽

    南川區區情概覽

    來源:南川區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發布時間:2022-05-17 10:32    閱讀數: 16349

    南川區是一個生態優美、物產豐富,充滿人文內涵的新興城市,位于四川盆地東南邊緣與云貴高原的過渡地帶,重慶市與貴州省市交界處,海拔高度在340米到2200多米之間,有“黔蜀喉襟,巴渝險要”的美譽。最高峰金佛山是世界自然遺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金佛山余脈馬腦山上的龍崖城,在南宋末期抵擋了蒙古軍隊的多次進攻,與合川釣魚城一起被稱為抗蒙“姊妹城”,目前已啟動了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工作。南川自古以來就是一塊“福地”,“氣候得寒燠之中,道路得險夷之中,戶口得稀密之中,風俗得文野之中,財用得奢儉之中”,“不當孔道,據形勝,平日無夫差郵遞之繁,有事不為兵沖”,長期以來是川東地區漢族與黔北地區少數民族文化交融碰撞之地,具有獨特的人文氣息和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

    一、地理

    南川區位于重慶市東南部,地處四川盆地東南邊緣與云貴高原的過渡地帶,重慶南部邊緣大婁山脈西北側,北緯28°46'~29°30'、東經106°54'~107°27'。轄區面積2601平方公里。東西最寬距離53公里,南北最寬距離80公里。南川與渝南黔北8區縣相鄰:東鄰武隆區和貴州省道真縣,南接貴州省正安縣、桐梓縣,西鄰巴南區、綦江區、萬盛經開區,北與涪陵區毗連。距重慶城區60千米。

    南川的地形,南部大有小河一帶多高山峽谷、北部大觀鳴玉片為低山丘陵帶、中部川湘公路沿線則為低山漕壩區。南川的地貌具有盆地和高原兩者的特點,以山地為主。山脈多為由北向西南傾斜。東南部高,由金佛山、柏枝山、箐頂山組成的金佛山區構成屏障,西北部較低,多綿延長嶺。最高點金佛山風吹嶺海拔2238米,最低點騎龍鄉魚跳巖海拔340米,相對高差1898米。境內山脈屬大婁山系,主要有金佛山、柏枝山、箐頂山和永隆山。地質屬新華夏構造體系,出露層為沉積巖。地貌展布規律及特征是:起伏較大,層次較發育,類型較復雜。中山占幅員總面積的50.71%,低山占48.07%,丘陵占1.22%。

    二、政區沿革

    南川區即古隆化縣。春秋時期,南川為巴國屬地;戰國時,屬楚國枳縣;秦滅巴,置郡縣,屬巴郡枳縣;秦統一全國,屬巴郡枳縣;漢承秦行郡縣制,屬益州刺史部巴郡枳縣。隋開皇三年(583 年),改郡為州,以州統縣,屬渝州巴縣。唐貞觀十一年(637年),從巴縣分出始置隆化縣,隸屬山南道涪州。先天元年(712年)避玄宗李隆基諱改名賓化縣。宋熙寧三年(1070年)復名隆化縣。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更名為南川縣。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后,隸屬四川軍政府。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四川省劃為18個行政督察區,南川隸屬第八行政督察區。1949年10 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49年11月25日南川解放。1950年隸屬西南軍政委員會川東行署涪陵專區。1952年9月恢復省建制,隸屬四川省涪陵專區。1968年改專區為地區,隸屬四川省涪陵地區。1994年4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南川縣設立南川市(縣級),四川省委托涪陵地區代管。1995年11月涪陵地區改為地級涪陵市,四川省委托涪陵市代管南川市。1997年3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八屆五次會議批準重慶為直轄市,轄原重慶市、涪陵市、萬縣市和黔江地區行政區域。是年12月,經國務院辦公廳批準,南川市直接隸屬重慶市。2006年10月,國務院批準撤銷南川市,設立重慶市南川區。

    2021年末,南川區轄東城街道、南城街道、西城街道3個街道;三泉鎮、南平鎮、神童鎮、大觀鎮、興隆鎮、黎香湖鎮、山王坪鎮、太平場鎮、白沙鎮、水江鎮、石墻鎮、金山鎮、頭渡鎮、大有鎮、合溪鎮、鳴玉鎮、木涼鎮、楠竹山鎮、石溪鎮、民主鎮、福壽鎮、德隆鎮、河圖鎮、慶元鎮、古花鎮、石蓮鎮、乾豐鎮、騎龍鎮、冷水關鎮29個鎮;中橋鄉、峰巖鄉2個鄉。共34個鄉級政區。有60個社區、184個村,下設505個居民小組、1228個村民小組。

    三、人口

    南川是一個典型的移民集聚區,自明清兩代施行大量的移民政策和措施,將湖南、湖北、江西、貴州等地的居民大量遷移過來。歷史上有名的“湖廣填四川”運動,使南川的人口開始穩步的增加,移民社會開始逐漸成型。南川區年均常住人口69萬,其中:城鎮人口29萬,鄉村人口40萬。涉及30余個民族,其中:漢族占比高達99%,少數民族占比不足1%;主要的少數民族有苗族、仡佬族、土家族等。

    四、氣候

    南川區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7℃。年均降水量為1100毫米。年均日照時數為1050小時。年均相對濕度為80%;年均風速為2.1m/s。

    五、土地資源

    根據2021年9月國家下發的2020年國土變更調查成果數據顯示,南川區土地總面積為258959.77公頃。全區有農用地245129.59公頃(其中,耕地56203.58公頃,園地3656.51公頃,林地170598.3公頃,草地3.43公頃,交通用地2817.51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2525.92公頃,其他土地9324.34公頃),建設用地12049.58公頃(其中,商業用地264.05公頃,工況用地2075.86公頃,住宅用地6566.31公頃,公共用地467.61公頃,特殊用地133.94公頃,交通用地2418.34公頃,水利用地123.47公頃),未利用地1780.6公頃(其中,濕地1780.6公頃,草地298.72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278.98公頃,其他土地79.49公頃)。

    六、礦產資源

    南川區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礦產有煤、鐵、鋁土礦、水泥用灰巖、建筑石料用灰巖、地熱、礦泉水等20余種,已開發利用的有9種,即煤、鋁土礦、石英砂巖、砂巖、白云巖、磚瓦用頁巖、石灰巖、地熱和頁巖氣。鋁土礦主要分布于金山鎮、頭渡鎮、水江鎮,主要有婁家山鋁土礦、柏梓山鋁土礦、菜竹壩鋁土礦、孫家山鋁土礦、肖家溝5處礦產地,累計查明儲量約1.72億噸,目前全區保有儲量約1.15億噸。煤炭資源查明礦產地15處,分布在南平鎮、南城街道、東城街道、水江鎮、金山鎮等鄉鎮,累計探明儲量達3.05億噸(其中深部煤炭資源探明0.95億噸),區內各礦山累計消耗儲量1.15億噸,井田保有儲量約1.9億噸。目前南川區主要開采鋁土礦、石灰巖、石英砂巖、磚瓦用頁巖等。截至2021年底,全區現有礦山企業33家,其中鋁土礦2家,設計生產能力66.3萬噸/年;地熱1家,磚瓦用頁巖、建筑石料用灰巖、砂巖等非煤礦山30家。在礦產資源加工利用方面,有氧化鋁廠、水泥廠、混凝土攪拌站等礦產資源加工企業,已形成140萬噸/年的氧化鋁生產能力。

    七、植物資源

    南川區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植物資源豐富,種類繁多。據調查全區有野生植物5099種,受金佛山特殊氣候環境影響,富集有古老、特有、珍稀、瀕危植物,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292種,如銀杉、珙桐、銀杏、杜鵑、紅豆杉、金佛山蘭等。

    南川最具特色的三大農產品是古樹茶、方竹筍和中藥材。生長在海拔1400~2200米高山上的“金佛山方竹”是國內最為著名的2種方竹之一,其筍滑爽可口,嫩脆鮮香,于2008年被評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1979發現的野生2000多株大葉茶,長于金佛山海拔1000~1500米一帶的深山谷地,最大株高10余米、胸圍88厘米、冠徑約6~7米。1983年《中國茶葉》雜志載文,認定金佛山是茶葉的原產地,顛覆了原來認為中國茶葉從印度引進的定論。金佛山有杜鵑花科植物69種,被納入《國家植物紅皮書》的有3種。1997年,金佛山牽牛坪發現一株高大的杜鵑,樹高13.8米、胸圍3.77米,比云南杜鵑王的胸圍還要1.17米。

    八、動物資源

    南川區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共有381種,其中鳥類228種、哺乳動物80種、兩棲類32種、爬行類41種,國家重點保護的陸生野生動物55種(如林麝、金錢豹、金絲猴等),主要分布在金佛山、山王坪喀斯特國家生態公園、黎香湖國家濕地公園、樂村森林公園等4個重點區域內。

    九、水資源

    南川區水系均屬長江流域,境內河流眾多,有大小溪河122條,其中:境內集雨面積5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27條。全區水資源總量14.98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2303立方米。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17.96萬千瓦,經濟可開發量11.44萬千瓦。截至2021年底,全區已建成有供水功能的蓄引提水工程4238處,年蓄引提水能力16573.85萬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庫3座(包含魚跳發電水庫),總庫容13700萬立方米;?。?)型水庫13座,總庫容4353.6萬立方米;?。?)型水庫69座,總庫容1691.25萬立方米;山坪塘3359口,總蓄水量1959萬立方米;提水泵站303處,年提水能力1809萬立方米;引水堰491處,年引水能力2581萬立方米。

    十、旅游資源

    南川生態優良,旅游資源量豐質優,核心資源優勢得天獨厚。全區規模以上旅游資源單體509個,涉及9個主類,22個亞類和69個基本類型,良級旅游資源單體88個,其中五級資源3個,四級資源15個,三級資源70個?,F有5A景區1個,3A景區5個,國家喀斯特生態公園1個,國家濕地公園1個,國家現代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區1個。神龍峽、山王坪、黎香湖、大觀園等景區與金佛山景區優勢互補,呈眾星拱月之勢。生態核心優勢首屈一指,森林覆蓋率達到51%,其中金佛山森林覆蓋率95%以上,負離子最高10萬個/立方厘米。轄區海拔高差1900余米,夏季溫差12℃,立體氣候明顯,是重慶一小時經濟圈內海拔最高、生態最優、氣候最宜人的旅游度假目的地??臻g區位優勢逐漸凸顯,地處渝黔、渝湘經濟帶交匯點,區內旅游交通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區內“七高四鐵一機場”立體交通體系正在形成,距重慶主城、機場、碼頭1小時車程。

    金佛山集世界自然遺產、國家5A級景區、國家自然保護區、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等9個桂冠于一身,已查明生物資源8085種,模式產地植物347 種,地方特有植物136 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16 種。被譽為“植物麥加”“世界生物基因庫”“中華藥庫”。 銀杉、方竹、杜鵑、古銀杏、大葉茶被稱為“金山五絕”。其中銀杉素有“植物活化石”“植物大熊貓”之稱。金佛山生長著42 種(據目前資料)50 萬株高山喬木杜鵑,有6 種特有品種和1.5 萬株大齡古杜鵑,是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的胸徑最大、最集中、最壯麗的古杜鵑群落。

    十一、交通

    南川區自2003年啟動渝湘高速建設以來,以高速公路、電氣化鐵路、高速鐵路、通用機場、交通樞紐為中心的現代交通網絡加速構建,截至目前已形成“高三鐵”交通格局,“九高四鐵一機場多環線”干線交通格局已具雛形。

    1990年代以前,南川只有1條“川湘公路”貫穿中部地區。1991年萬南鐵路的建設通車,使南川擁有了第一條現代運輸通道。進入21世紀,特別是南川撤市設區以來,以高速公路、鐵路為中心的交通建設步伐加快,至今已擁有“五高三鐵”:渝湘高速、南涪高速、南萬高速、南道高速、南兩高速于和萬南鐵路、南涪鐵路、三南鐵路。

    南川交通干線建設正在提速。渝湘高鐵南川段全線開工建設,渝湘高速復線、西環高速加快建設,萬(盛)南(川)正(安)高速、大(有)合(溪)高速即將規劃建設。104、204、303、312、411、413等省道和260、776、778等鄉道以及多數村道基本完成加寬、硬化和油化?!熬鸥咚蔫F一機場多環線”交通格局的形成,將使全區各鄉鎮到南川城區的時間控制在1小時以內。

    十二、文化

    西南文化啟蒙  相傳,東漢學者尹珍(79~162年)跋涉千里到洛陽求學,學成歸來興建草堂三楹,開館教學,成為西南地區中原文化地啟蒙人。尹珍曾在南川設堂講學。清光緒五年,南川知縣黃際飛、舉人徐大昌在城西五里龍濟橋東創建“尹子祠”以資紀念。

    抗戰文化 抗日戰爭時期,南川縣先后征送兵員 25957人,參加了滕縣保衛戰、臺兒莊戰役、徐州突圍、保衛武漢、長江等戰斗,583人戰死。1938年,金佛山移民墾殖區成立,吸納流亡群眾在金佛山開荒種植常山等中藥材料,有力支援了全國抗戰。1939年9月,戰時兒童保育總會直屬第七保育院(以下簡稱直七院)在川湘公路邊的馬鞍山下鮮氏宗祠設立,保教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等省難童500余人。1938年,航空委員會第二飛機制造廠遷至南川縣叢林鄉??锥?,先后制造“忠—28甲”式戰斗機20多架、H—17中級滑翔機10余架、“狄克生”式滑翔機50余架。日本海軍航空司令部多次派遣轟炸機企圖轟炸飛機制造廠,于1939年至1941年間,先后9次轟炸南川。1939年12月,一架日機墜毀于南川城郊北固鄉尖山村。1941年6月26日,中國空軍在南川上空擊落日本轟炸機一架,墜落于太平場鄉。

    醫藥文化  南川自古以“中醫之鄉”著稱,金佛山中藥材品種達4000余種,占重慶已知藥用植物種類的77%、全國已知藥用植物種類的38%。重慶市藥物種植研究所創立于1937年,專注金佛山道地藥材種植與推廣,形成了獨特的金佛山中醫藥文化??箲鹌陂g,金佛山種植常山作為奎寧的替代藥品,在抗戰官兵后勤支援中發揮了巨大作用。1942年9月22日,蔣中正先生為金佛山種植常山簽發手令:“就金山山區大量種植國藥常山,以為抗戰期內供給國內外軍民治虐主要藥物?!?/span>

    茶文化 南川茶葉,主要品種為紅茶、白茶、大樹茶等,種植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就盛極一時,后唐毛文錫《茶譜》有“涪州出三般茶,賓化最上”一說,是古代川黔地區茶馬互市的重要據點。清道光年間,南川茶遠銷上海、陜西、甘肅、西藏及海外。1986年,南川紅碎茶曾獲日內瓦食品博覽會金獎。南川大樹茶含有其他茶葉沒有的果膠、葉綠素、茶濃度。2008 年,金佛山野生大樹茶通過有機茶認證。2012 年,農業部正式批準對“南川大樹茶”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

    竹文化 南川是中國特色竹之鄉和中國方竹之鄉,有竹類資源 40 余種,最常見的有方竹、慈竹、楠竹、平竹、斑竹、金竹、水竹、麻竹等。金佛山方竹是國內最為著名的方竹之一,早在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詩義疏”中就有記載:“筍皆四月生,唯巴竹筍,八月生,盡九月……”。主要生長于金佛山 1400 ~ 2200 米的密林中,竹筍破秋而出,反季節生長,脆嫩爽口,為竹筍之珍品,僅用方竹筍,就可以制作出一桌精美的方竹筍宴。其低脂肪高纖維,非常符合現代飲食健康理念,亦是南川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菜肴。2008 年評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佛文化 金佛山是頗具盛名的佛道圣地,歷代在金佛山建有眾多寺廟道觀,最多時達到100多處。金佛寺位于金佛山頂中山臺地東南,肇建于唐代,為金佛山四大名寺之首。2014年9月,異地重建的金佛寺建設竣工,占地3474平方米,總投資2.1億元,成為南川佛教文化中心。鳳凰寺位于金佛山中部,始建于明代,之后屢有興毀,居金佛山四大名寺之二。2010年,重慶華巖寺方丈道堅法師募集資金,在原址修復鳳凰古寺。鐵瓦寺居金佛山四大名寺第三,以鐵瓦蓋廟而得名,位于金山鎮泥馬村境內,有數片鐵瓦被四川省博物館收藏,當年遺跡邈然難尋。蓮花寺在金佛山四大名寺中位居第四,位于金佛山東北最高處,當年遺跡難以尋覓。寶象寺位于金佛山西麓龍臺山,始建于北宋淳化年間(990~994),定名龍臺山寶象寺,1993年更名寶象寺。鐵佛香云寺位于楠竹山鎮方山山腰,始建于元代,復建于明代,鑄鐵佛三尊,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

    三線文化 20世紀60年代三線建設時期,南川先后有國營天興儀表廠、寧江機械廠、慶巖機械廠、紅泉儀表廠、紅山鑄造廠等5個國防企業和7012工程項目進駐。除7012工程以外,其他企業均在金佛山區。三線建設推進了南川地區的文化融合,推動形成南川開放包容的人文品質。20世紀80、90年代,工廠全部搬遷,舊廠址劃歸地方?,F天興儀表廠部分改建為三線酒店,寧江機械廠改建為重慶水江監獄,慶巖機械廠陸續引進中小企業入駐,紅泉儀表廠部分改建為旅游地產,紅山鑄造廠由神龍峽旅游開發有限公司進行旅游開發。

    民間文化 南川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民間文學699個、民間音樂802個、民間舞蹈19個、民間曲藝2個、民間美術9個、手工藝23個。其中市級非遺保護項目5項、區級45項。金佛山地方文藝豐富多彩,頗具地域風情。創建了隆化“民間歌舞之鄉”、南平“笙歌苗舞之鄉”、石溪“板凳龍之鄉”、石墻“吹打鑼鼓之鄉”、水江“秧歌舞之鄉”、鳴玉“詩書畫之鄉”、冷水關“楹聯之鄉”、沿塘“田間燈會之鄉”等地方特色文化之鄉。

    十三、歷史遺存

    南川區有可移動文物425件套、727件,其中漢代36件、東晉1件、唐21件、宋246件、元6件、明52件、清274件。其中最著名的是張子碩墓。不可移動文物,較突出的有太平場東漢雷劈石崖墓群、尹子祠(建于1879年,由時任南川知縣黃際飛、舉人徐大昌為紀念尹珍而倡建,是重慶市目前僅存的三個古書院之一)、乾豐德星垣、南平寶象寺、峰巖正陽橋等。當然,還有金佛山四大寺院、普澤寺大雄寶殿、文峰塔、洄瀾橋等。

    十四、未來發展

    南川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堅持“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要指示精神,把握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

    堅持“跨越崛起、率先突破”主調,始終鎖定建設同城化發展先行區目標,牢牢把握立足特色化、面向同城化“兩化路徑”,緊緊圍繞建設山清水秀旅游名城、大健康產業集聚區、先進制造業基地、景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主城都市區后花園“五大定位”,奮力實現全區綜合實力、開放水平、生態品質、民生福祉、治理效能、黨的建設“六個提升”。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立足特色化、面向同城化,加快建設同城化發展先行區。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產業特色更加明顯,質量效益顯著提高,到2026年經濟增速進入全市“第一方陣”,地區生產總值力爭翻番。創成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躋身國際知名旅游目的地和康養勝地,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國家森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區,全面融入中心城區“一日生活圈”,環境質量、鄉村振興、平安建設等走在全市前列,成為全市最具幸福感城市,奮力譜寫新時代南川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新篇章。

    国产大学生三级在线视频|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尤勿视频|{a级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亚洲 日韩 欧美 综合 热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