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號
    區縣情概覽

    秀山縣縣情概覽

    來源:秀山縣檔案館    發布時間:2020-05-21 00:00    閱讀數: 8081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以下簡稱秀山自治縣)位于重慶市東南部,地處武陵山腹地的渝、湘、黔、鄂四省市結合部,東鄰湖南省花垣、龍山、保靖三縣,西南連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北接本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東北角距湖北省來鳳縣僅20余公里。清代酉陽知州在《至秀山》詩句“蜀道有時盡,春風幾處分。吹來黔地雨,卷入楚天云”中便有形象描述。秀山自治縣境東北至西南長89公里,西北至東南寬49公里,全縣幅員面積2462平方公里,整個地勢西南高,東北低,中部盆地為渝東南乃至武陵山區極少有的平壩地帶,良田沃土,一片平疇。

    秀山襟黔帶楚的特殊區位,是“成渝經濟圈”與“珠三角”,西南與華南、華東經濟板塊溝通聯系的“橋頭堡”和“大通道”,是武陵山區的重要物資集散地、旅游中轉地。境內平壩、山地、丘陵面積各占三分之一,素有“湘黔鎖鑰、武陵明珠”和“小成都”的美譽,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中藥材種植大縣。礦產資源豐富,現已探明有錳、汞、釩、煤等60余種,與貴州省松桃縣、湖南省花垣縣并稱中國錳礦“金三角”,秀山電解金屬錳產品揚名國內外市場。國道319線、326線在縣城交匯,渝懷鐵路和渝湘高速公路貫穿全境。省際邊界線長達321公里,是重慶市確定的六個省級區域性邊貿中心之一。秀山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體育先進縣、中國書法之鄉、中國楹聯文化縣、沈從文名著《邊城》的原型地?;羲囆g有悠久的歷史,“秀山花燈”、“秀山民歌”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秀山民歌《黃楊扁擔》《一把菜籽》享譽神州。

    秀山地處武陵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1986年被確定為國家定點貧困縣,1998年通過重慶市越溫達標驗收,2002年在新一輪扶貧開發中被確定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17年7月接受國家貧困縣退出第三方機構評估驗收,11月正式退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歷史沿革。秀山地處武陵山腹地,自古偏荒一隅,屬化外之地。北宋末年(1114年)于此置平茶洞,羈縻于思州,后經南宋、元代,直至明朝中晚期,縣境內方有“百里四司”之說。土司之治延續至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歸流”。清乾隆元年(1736年),秀山置縣,縣名因境內一秀美山峰“高秀山”而得名。

    宣統末年(1911),秀山宣布接受重慶軍政府領導,結束清王朝在秀山的統治。

    民國元年(1912),秀山隸屬四川省川東道管轄。

    民國二十三年(1934),賀龍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在秀山西南部創建川、黔、湘、鄂邊區革命根據地黔東蘇區。

    民國二十四年(1935),秀山隸屬第八行政專員公署。

    1949年11月7日,秀山解放。11月20日,建立西南地區第一個縣級人民政權機構——秀山縣人民政府,隸屬西南區川東行政公署涪陵專員公署。

    1950年1月改隸川東酉陽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52年9月,撤酉陽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復并入涪陵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秀山改隸之。

    1983年11月7日,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建立,仍隸涪陵地區專員公署。1988年5月,置黔江地區,秀山改隸之。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批準設立重慶直轄市,秀山隨原黔江地區改隸重慶市。

    2001年,撤黔江開發區后,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隸屬重慶市直管。

    行政區劃。至2018年底,全縣共計有4個街道、17個鎮、6個鄉。268個村(社區),其中66個社區居委會、202個村,483個居民小組、1400個村民小組。

    27個鄉鎮(街道)為,中和街道、平凱街道、烏楊街道、官莊街道、清溪場鎮、隘口鎮、溶溪鎮、龍池鎮、石堤鎮、峨溶鎮、雅江鎮、洪安鎮、石耶鎮、梅江鎮、蘭橋鎮、膏田鎮、溪口鎮、妙泉鎮、宋農鎮、里仁鎮、鐘靈鎮、孝溪鄉、海洋鄉、大溪鄉、涌洞鄉、中平鄉、岑溪鄉。

    民族文化。秀山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境內以土家族、苗族、漢族為主,此外,還散居著蒙古族、回族、彝族、侗族、瑤族、白族、維吾爾族、壯族等31個民族。截止2018年12月29日,全縣年平均人口667736人,少數民族人口約為391710人,占全縣總人口的58.66%(其中土家族44.25%,苗族占14.11%)??h屬邊遠山區,是歷史上歷經遷徙演變融合而成的土家族和苗族的世代聚居地,多樣性文化在山川地域文化中落地生根,交流消融,世代演化,其多種多樣的文化形態,集中表現為民間流傳的花燈、龍燈、羊馬節等傳統習俗,拜堂、打繞棺等祭祀儀式,巫儺詩文、八部大王傳說等民間文學,吊腳樓、西蘭卡普、苗繡、龍鳳花燭等手工技藝,苗歌、土家山歌、擺手舞、陽戲等傳統表演,五、六十年代,秀山民歌“黃楊扁擔”“一把菜籽”經專業院團改編成為中國民歌經典,近年來我縣相繼挖掘整理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秀山花燈”“秀山民歌”,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陽戲”“辰河戲”“龍鳳花燭”“三六?!钡?2項,縣域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多達88項。同時還有九溪十八峒苗民起義遺址—石堤卷洞門,元代建筑奇跡—客寨風雨橋、明代苗王墓、清代建筑—溪口天生橋等4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4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秀山民族民間文化與武陵山區地域文化既有共通性,又有鮮明特色,向外看與其他文化區域比較,整體上具有山岳型文化的封閉性與排他性特點;對內自省,則又具有典型的河谷型農業文化的傳統個性,易于接受漢民族文化傳統的經濟類型與民俗形式,成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文化繁衍主流。2014年我縣被納入“武陵山區(渝東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國家級)保護范圍。秀山自古是武陵山區物資集散地,商貿活躍。在當今互聯網時代,秀山電商在助推“精準扶貧”方面獨樹一幟。

    風光人文。川河蓋景區:“川河蓋,蓋天下”,被業界人士譽為“躲在云端上的花園”,位于秀山縣城東北38公里,幅員面積28.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230米,全年平均氣溫12.1℃,依托天然的四季植被景觀、獨具特色的石頭茅草建筑,開闊的平壩地形,春賞雙色杜鵑,夏可避暑納涼,秋品芭茅飛雪,冬現北國風光。邊城洪安景區:國家3A級旅游景區,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沈從文小說《邊城》原型地,劉鄧大軍席卷大西南的第一站。距縣城28公里,有保存完好的大小四合院、風火墻、青石板老街、毛主席語錄塔、洪安茶洞拉拉渡、雞鳴三?。ㄒ荒_踏三?。?、“三不管”島等景點。大溪酉水風景區:國家3A級旅游景區,酉水又名北河,發源于湖北恩施,流經酉陽,途經秀山縣大溪鄉,在石堤鎮與梅江河匯合,在秀山縣流程達50里。酉水河是土家族的發祥地,千年古鎮,南北朝巴國崖棺,元代川黔邊九溪十八洞土家族苗族起義遺址卷洞門,寫滿歲月滄桑的水碼頭及“打撈寨”遺址,呈九寨風韻的梅家河,民風獨特的長灘土家山寨……,展示出這一方水土的神秘與獨特。鳳凰山花燈民俗文化旅游區國家4A級景區,位于秀山縣東南郊1.5公里,海拔638米,因宛如展翅欲飛的鳳凰而得名。鳳凰山腳,建于晚唐的傳燈寺,信徒眾多,香火鼎盛,終年晨鐘暮鼓,是武陵山區有名的道場。秀山西街民俗文化景區國家4A級風景區,西街是老城的記憶,城市的名片、會客廳。曾是秀山老城的經濟文化中心,現仍保存部份明清時期古老建筑,有著名的八卦井、天后宮等遺址。清溪龍鳳花海:位于縣城西南10公里的清溪場鎮,種植油菜花面積2萬余畝,也是著名的“花燈藝術之鄉”和“辰河戲之鄉”,龍鳳花海景觀入選由農業部組織評定的首批“中國美麗田園”全國十大油菜花景觀之一。有土司城、苗王墓、客寨風雨橋、古地道遺址、孔明洞、龍潮湖等景觀。另外石堤古鎮及懸棺、保安魚洞、熱水塘溫泉等和梅江民族村、鐘靈鎮云隘村等鄉村旅游別具一格。

    秀山物產。秀山特色產品較多,涉及食品、刺繡、工藝品、家禽幾大類。油茶:《秀山縣志·貨殖志》記油茶:“縣境處處種之,與桐林相望焉”。油茶樹栽植5年左右即可開花結果,結果期一般50年左右,有的可達百年以上,茶子榨成茶油,含不飽和脂肪酸94%,色清味香,具有清心明目的作用。秀油:秀油是由桐油進一步加工熬煉而成的,是一種優良的涂料油,因首創于秀山而得名。具有附著力強、油膜堅韌、干燥迅速、防潮、防腐、防銹、耐酸、耐堿、防船底丁螺黏附、防青苔滋生、減少水土摩擦力等特點,可與土漆媲美,堪稱價廉物美。清朝咸豐、同治年間,秀油暢銷江漢兩湖,其廣泛適應水鄉生產生活所需,在兩湖、江浙一帶久負盛名。金銀花:原名忍冬,又名銀花、雙花、二寶花。主要以花蕾入藥,為常用中藥。金銀花是喜陽植物,亦能耐陰、耐寒、耐干旱,對地形、氣候、土壤適應性強。秀山適宜于金銀花生長,且歷史悠久,資源豐富,品種多,產量高,質量名列全國之冠?!靶闵矫狻?、“秀山紅茶”、“秀山白茶”歷史悠久,在清朝時期被列為貢茶,秀山茶葉香氣純正、滋味醇和、回甘悠長,是重慶最大的產茶區縣,重慶茶葉綜合示范區。秀山黃花:花瓣肥厚、色澤金黃、香味濃郁、食之清香、爽滑、嫩糯,與木耳齊名,為“席上珍品”,在元朝就有栽培記載,有600余年歷史。豆腐乳:俗名霉豆腐,又叫腐乳、醬豆腐、南乳或貓乳,有“東方奶酪”之稱,產品麻、辣、香、醇、爽合為一體,是一種營養豐富且不含膽固醇的食品。松花皮蛋:秀山松花皮蛋,以打開蛋殼,蛋清表面呈現松葉暗影而得名,產品歷史悠久,味香色美、回味無窮、口感舒爽。秀山土雞:、雞冠鮮紅、腳黑細小、個頭偏小且好斗,集中或分散在林地、果園、荒山、荒坡自然放養,運動量大,肌纖維細長,肌肉間脂肪含量豐富,口感特好,湯香鮮不膩,肉質嫩爽,營養豐富,有滋補養身之效用,屬雞中極品。


    国产大学生三级在线视频|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尤勿视频|{a级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亚洲 日韩 欧美 综合 热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