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陽縣檔案館召開第一次《酉陽縣志(1863—1949)》編纂工作會
5月8日,縣檔案館(縣地方志編纂中心)召開第一次《酉陽縣志(1863—1949)》編纂工作會。會議主要就啟動《酉陽縣志(1863—1949)》編纂工作進行了座談討論,并就下一步編纂工作的組織實施廣泛征求各方意見。會議由縣檔案館館長(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總編室總編輯)張仁富主持,縣地方志編纂工作專家庫部分成員和地方志編纂工作人才庫部分成員參加會議。
一是學習縣政府主要領導批示精神。會上,縣檔案館館長張仁富首先主持學習了縣政府李成群縣長2月7日在縣檔案館《關于審定補修〈酉陽縣志(1863—1949)〉工作方案》的請示上的重要批示精神和縣政府分管領導、副縣長張平的有關批示精神。與會同志認為,成群縣長“原則同意。經費節約,財政盡力保障”的“14字”批示,充分體現了縣政府對地方志工作的高度重視,對挖掘、保護、傳承酉陽歷史文化的高度重視,對彌補酉陽百年歷史遺憾的高度重視??h檔案館(地方志編纂中心)作為全縣地方志編纂主責部門,要勇擔歷史責任,堅持主動作為,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精神,切實做好謀劃、牽頭、組織實施相關工作,努力把這一功在當代、利及千秋的實事辦實、好事辦好。二是學習縣政府領導審定同意的補修《酉陽縣志(1863—1949)》工作方案。重點讓與會同志了解和明確七個方面的要求。第一,指導思想上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度重視修史修志,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激發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堅定全體人民振興中華、實現中國夢的信心和決心”重要指示精神。在編纂工作中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要保持必備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鑒別力,全面克服意識形態上的偏差。第二,編纂原則上要“堅持政治標準,尊重歷史事實;堅持舊志體例,遵循述而不論;沿革適度上溯,圖證適度使用;內容能詳則詳,重在存史鑒來”的標準。第三,在經費管理上,嚴格執行成群縣長“經費節約”的批示要求,除了按照國家版權局規定標準支付相應稿酬外,一律不安排編纂人員其他工作經費。需要到四川檔案館、雅安檔案館、第一歷史檔案館、第二歷史檔案館收集查閱理資料的,由檔案館向縣政府申請經費,并統一組織必需人員前往實施。第四,在編纂人員選拔上,堅持吸納縣內熱愛地方志編纂工作、對酉陽歷史研究較為深入,具備一定的地方志編纂業務功底、占有相關板塊資料較為豐富的人員進入該志書編纂隊伍。人員來源上以聘請離退休人員參與為主,根據特殊需要聘請少數在職人員參與其中。第五,編纂人員管理上,為了解約經費開支,實行松散型管理模式,不搞集中辦公。同時,要求編纂人員利用業余時間完成編纂任務,不得影響自身本職工作任務完成。第六,在時間安排上,堅持能快則快盡量快,提前完成編纂者可以提前提交。初稿編纂完成時間安排在2024年底前。第七,所編纂稿件,必須符合志書體例,篇章節齊全,“以類系事,橫排豎寫”,述而不論。第八,編纂人員在提交志稿所屬篇章內容時,要一并向檔案館提供原始資料,一方面是為了豐富完善館藏檔案,另一方面是為了便于對所編纂稿件內容進行查核校對。三是明確地方志編纂委員總編室工作職責。重點是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實施。志書編纂工作在縣地方志編纂委員領導下開展工作,由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總編室具體統籌實施。具體包括六個方面的工作:第一,制定方案、謀劃、部署和推動地方編纂相關工作;第二,建立例會制度,每季度召開一次例會,匯總各編纂人員稿件資料收集工作和編撰工作進展情況,及時解決編纂人員在稿件編纂工作出現的困惑和問題;第三,對編纂人員所撰寫的稿件體例格式內容進行指導和把關,及時糾正編纂過程中的偏差;第四,做好編纂工作和稿件統籌,確保稿件質量;第五,適時啟動稿件總纂和組織稿件分級評審工作和逐級送審相關工作;第六,負責搞好志書出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