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區區情概覽
潼南區地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核心版塊、重慶市西北部,東鄰合川、南接大足、西連安岳、北靠遂寧,是重慶主城都市區橋頭堡城市,全國首批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衛生城區、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遂潼川渝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先行區。全區土地面積1583平方公里,轄3個街道20個鎮,人口103萬。
潼南歷史悠久,人文厚重。公元373年建制設縣,1912年設東安縣,1914年更名為潼南,2015年撤縣設區。誕生了革命先驅楊闇公、第四任國家主席楊尚昆等時代偉人,孕育了道教至尊陳摶、明代重臣呂大器、清代廉吏張鵬翮等歷史文化名人,傳承了太安魚、獅舞、扯扯燈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涵養了紅色、廉政等優秀文化,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潼南區位獨特,資源富集。地處重慶、成都兩座國家中心城市一小時經濟圈交匯點,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要組成部分?,F有3條高速公路、1條快速鐵路,正在規劃建設蘭渝高鐵、市郊鐵路、通用機場,推動涪江航道復航,形成對外開放大通道。涪瓊兩江穿境而過,水電資源藏量14萬千瓦,天然氣儲量3000億立方米以上,是全國單體規模最大整裝氣藏主產區。
潼南生態優良,風光秀麗。山清水秀,植被豐茂,常年平均氣溫17.9℃。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30天以上,入選首批國家氣候適應型城市試點。擁有世界第一室內飾金大佛、“全國首批十大歷史文化名鎮”雙江古鎮、“中國最美花?!背琮愱悡还世锞皡^、西南最長人工運河、西南地區保存最完好的清代民居建筑群等自然人文景觀,是全國十佳生態休閑旅游城市、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區。
潼南產業堅實,宜居宜業。實施工業強區戰略,升級建設國家高新區,培育壯大裝備制造、化工新材料、特色消費品、節能環保、綠色建筑建材五大主導產業,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發展優勢特色現代農業,培育蔬菜、檸檬、油菜、水產、花椒等特色產業。依托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食品加工園發展精深加工,推動農業接二連三,打造現代特色農業高地。著力提升城市品質,突出涪江生態軸線,構筑“一江兩岸四組團”,打造休閑旅游的花園城市、現代宜居的濱江城市、綠色養生的田園城市。發展全域旅游,活躍鄉村旅游,打造涪江休閑旅游度假區,持續舉辦“花漾潼南、水韻潼南、田園潼南、鄉愁潼南”系列節會,努力建設成渝地區知名旅游目的地。
近年來,潼南區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堅持“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要指示要求,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高質量發展態勢持續向好。2021年,全區GDP增長9.5%、增速全市第8,工業增加值增長10.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5%,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4%。
當前,潼南正積極搶抓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全市“一區兩群”協調發展重大戰略機遇,按照區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的“產城景融合發展橋頭堡城市”總體目標,瞄準成渝中部新興產業集聚區、全市鄉村振興示范引領區、重慶都市圈人文康養宜居區“三區”發展定位,大力實施創新引領、工業強區、鄉村振興、城市提質、人才支撐“五大戰略”,落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增強競爭力、建設高標準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創造高品質生活新范例、構筑高水平改革開放重要節點、塑造高顏值山清水秀美麗潼南、推進高效能治理試點示范“六項重點任務”,著力打造成渝地區中部高質量發展新樣板,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