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舊志整理 賡續歷史文脈
舊志點校整理是地方志工作的重要內容,是研究地方歷史、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對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具有積極作用。近年來,萬州區史志研究室堅持“多措并舉”,強力推進舊志點校整理和開發利用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在全市地方志工作會上,萬州區作了經驗交流發言。
一是提高認識、增強主動。自宋代以來,萬州皆有編史修志的傳統,無奈因其年代久遠、保管不善,清代以前的舊志盡數遺失?,F存6部舊志均為清代和民國時期編修,且每部僅有1套,是十分珍貴的地方志文獻和歷史文化資源,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萬州區史志研究室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的指示精神,認真履行地方志工作機構和方志人的職責使命,切實增強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地方志文獻資源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把舊志點校整理擺上重要工作日程,提出“五年左右完成舊志點校整理”的目標。成立由室主要負責人牽頭,分管領導具體負責的工作專班,做到責任、人員、經費“三落實”,確保此項工作順利開展。
二是有序安排、持續推進。針對舊志點校整理過程中面臨的經費短缺、版本殘缺、人手緊缺等困難,按照“總體安排、分步實施,影印搶救、點校利用”的工作思路和“中期有規劃、年度有計劃、季度有跟蹤、歲末有成效”的工作要求,一年接著一年干,一錘接著一錘敲,持續用力推進舊志點校整理工作。比如,針對經費不足的問題,通過壓縮日常開支、與高校開展項目合作等方式,多渠道自籌經費,為舊志點校提供經費保障。截至目前,完成《清咸豐萬縣志》等3部舊志的影印工作,完成《清乾隆萬縣志》等3部舊志的點校出版,《民國萬縣志》正在點校整理。
三是借智借力、提升質效。在人手少、點校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利用本地高校對當地歷史文化較為熟悉的優勢,委托重慶三峽學院專家團隊開展點校整理工作,并有意識安排室機關工作人員參與點校、審讀、修改等環節,在實踐中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在萬州現存的6部舊志中,選擇體量較大、記述較詳的《清同治增修萬縣志》,與重慶三峽學院合作點校整理,既能借助學院專家教授的智力支持,又能借助學院科研項目的經費支持,同時還鍛煉了史志干部,收到了“一舉三得”的良好效果。
四是遵循規范、嚴格標準。在點校整理工作中,嚴格執行中指辦和市志辦關于舊志整理的有關規范和要求。舊志點校初稿完成后,由萬州區史志研究室自行組織初審,修改完善后形成評審稿,再由市志辦組織專家現場評審。點校整理組認真梳理吸納全市專家意見建議,再次進行修改完善,最后送出版社審查出版。通過嚴格執行整理規范,堅持評審程序標準,有力有效地保證了舊志點校整理質量。
五是注重利用、服務發展。舊志校注本印刷出版后,一方面,向區領導、區級部門、鎮鄉街道、企事業單位免費贈送,供其學習研究利用。另一方面,充分運用舊志點校整理成果,先后編寫出版了《萬州古道古橋古廟古石刻》《廉耀萬州》《萬州地名故事》等一系列地情書籍,為萬州區申報“中國烤魚之鄉”、命名道路街道、推進廉政教育、促進鄉村旅游和文旅融合發展、萬州環湖4A級景區建設等工作,提供歷史文化支撐,擴大了地方志工作的影響力,提升了地方志服務發展的“辨識度”。
撰稿人:張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