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陽縣縣情概覽
【地理位置】 云陽縣處于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位置,是長江三峽國際黃金旅游帶腹地旅游目的地。位于重慶市東北部的三峽庫區腹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08°24′32"至109°14′51"、北緯30°35′6"至31°26′30"。東連奉節縣,西接萬州區,南與湖北省利川市毗鄰,北與開州區、巫溪縣接壤??h城西距重慶主城區公路里程310千米,東距湖北宜昌市區水路里程291千米??h域面積3636平方千米,其中縣城建成區22.4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58%??h境地處四川盆地東部丘陵向山地過渡地帶,屬喀斯特地貌,嶺谷地貌明顯,以山地為主。地勢南北高、中部底,由南、北向中間傾斜,南北長99.5千米,東西寬70.2千米。最高點農壩鎮境內云峰山野豬槽包海拔1809米,最低點長江出境處海拔139米。境內山巒疊嶂、溝壑縱橫,長江、湯溪河、澎溪河、磨刀溪、長灘河將縣境分成六大塊,呈現“一江四河六大塊,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貌特征。
【建制沿革】 云陽歷史悠久,秦時置縣,距今已有記載2300多年歷史,境內云安鹽場聞名古今,現代考古在云陽盤龍街道大地坪出土新石器時代晚期陶器等。
夏商,屬梁州庸國地,有今云陽、開州、萬州、梁平、墊江及湖北省恩施、利川市之域。春秋早期,西南少數民族巴族的一支——鹽水女神居住于以今云陽縣為中心的川東地區,范圍有今萬州、開州、梁平、墊江及今湖北省恩施、利川市等。東周匡王二年(公元前611),楚伐庸,秦、巴結盟從楚師,庸滅,秦、巴、楚分庸地。巴得魚邑及今萬州、開州、梁平、云陽、墊江及湖北恩施、利川市諸地。東周顯王八年(公元前361),楚奪巴地,云陽地域屬楚。周赧王元年、秦惠王更元十一年(公元前314),秦國滅巴國后,在原巴國地域置巴郡,在云陽地域建縣“朐忍”,因地多朐忍蟲(俗稱蚯蚓)而得名,縣治萬戶驛(又名舊縣坪,今屬青龍街道辦事處建民村2組,三峽工程Ⅱ期蓄水后遺址淹沒,出土景云碑為證)??h地域有今云陽、墊江、萬州、開州、梁平及湖北省恩施、利川市等地。
秦朝,縣屬巴郡。西漢,縣屬益州刺史部巴郡。東漢初年,縣屬益州益州刺史部巴郡。興平二年(195),縣屬益州刺史部永寧郡。建安六年(201),縣屬益州刺史部巴東郡。建安二十一年(216),分縣西北部置漢豐縣(今開州),分縣西部置羊渠縣(今萬州區及梁平區、墊江縣),并以魚復、羊渠及宜都、巫、北井六縣置固陵郡。
三國蜀漢章武元年(221),縣隸固陵郡??h徐慮、魚復蹇機以失巴名,上表自訟。先主劉備聽,復為益州巴東郡、南郡。炎興元年(263),縣屬梁州巴東郡。三國吳在縣南部今湖北省利川市、恩施市地區建沙渠縣,縣治今恩施市,屬建平郡,隸荊州。西晉光熙元年(306),縣先隸荊州巴東郡,后為梁州巴東郡。東晉永和三年(347),縣屬梁州巴東郡。南北朝宋朝,縣屬荊州巴東郡。南北朝齊朝,縣屬巴州巴東郡。南北朝梁朝普通四年(523),分縣東部(今龍洞鎮、故陵鎮及周邊地區)及魚腹縣西部地區置陽口縣,為巴東郡治郡治今故陵鎮,屬信州。南北朝西魏朝,陽口縣屬信州巴東郡。
南北朝北周天和三年(568),開府將軍陸騰平定冉令賢、向五子王反周后,將縣治遷至湯口(今云陽鎮)并改縣為云安縣??h境內有云安鹽場,為縣內首望地,故縣借場名;云安縣、陽口縣屬信州巴東郡。
隋朝開皇三年(583),廢陽口縣,將原屬縣地歸還云安縣,屬巴東郡。
唐朝武德元年(618),在云安場(今云安鎮)置云安監,屬縣一級機構,專事鹽課。云安縣、云安監屬山南道信州云安郡。武德二年(619),屬山南道夔州。天寶元年(742),云安縣、云安監屬山南道夔州云安郡。
五代前蜀,在云安鹽場(今云安鎮)設云安州,云安縣省入,隸鎮江節度使。不久尋廢。
五代后蜀,設云安鹽場(今云安鎮)云安監,云安縣省入,隸寧江節度使。
北宋開寶六年(973),仍設云安縣,并在云安縣(今云陽縣)置云安軍,軍治云安縣,隸川陜路,領云安縣及云安監。
熙寧四年(1071),以云安監及云安軍北部地區置安義縣,隸云安軍,縣治在今云安鎮。熙寧八年(1075),撤銷安義縣,戶口還歸云安縣。仍在今云安鎮置云安監。南宋末,廢云安軍,留云安縣。云安縣隸山南東道夔州路。
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在云安縣復置云安軍,屬四川等處行中書省夔州路。至元二十年(1283),云安軍改置云陽州。省云安縣入州。云陽州先屬四川行中書省夔路,后屬四川等處行中書省夔州路。
明朝洪武四年(1371),云陽州屬四川布政使司下川東道夔府。洪武六年(1373)十二月,降云陽州為縣,定名云陽縣,屬四川布政使司下川東道夔府。其名沿用至今。洪武九年(1376),云陽縣屬四川布政使司重慶府。洪武十四年(1381),云陽縣改屬四川布政使司夔州府。
清朝,云陽縣屬四川省下川東道夔州府。
中華民國時期,1913年6月2日,北京政府制定各省屬道區域表,云陽縣屬四川省東川道。1918年7月,川軍將領熊克武以靖國軍名義發布“四川靖國各軍駐防區域表”,云陽縣被劃為靖國軍第六師衛戍區。從此,云陽縣進入川軍防區制時期。
1935年6月,四川省結束國民革命軍治理,實行新縣制,推行行政督察專員制,云陽縣隸第九行政督察區。1949年10月6日,為抵御中國人民解放軍進攻,四川省政府將全省90余縣設為防區,云陽縣屬國民革命軍孫元良軍防區。
【氣候】 云陽縣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日照充足,冬暖夏熱,多伏旱多秋雨,立體氣候顯著。年平均氣溫18.3℃,年降水量1109毫米,年日照時數為1195小時。主要出現的氣象災害有:暴雨、晴熱高溫、干旱、雷電、大霧、連陰雨、強降溫、風雹等。
【河流水能】 云陽水力資源豐富,長江橫貫其中,南北各有兩條一級支流,小溪密布。流域面積在100~300平方千米的支流共8條,500~1000平方千米的河流1條,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4條(湯溪河、澎溪河、磨刀溪、長灘河)。三峽工程建成以后,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為32.35萬千瓦,可開發利用28.23萬千瓦,現已開發25.59萬千瓦。
【環境質量】 2020年,云陽縣空氣質量達到或好于Ⅱ級(優良)的天數為357天,優良率97.8%,環境空氣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26微克/立方米,下降3.7%。全縣區域環境噪聲平均52.2分貝,道路交通干線噪聲平均65.6分貝??h城集中式飲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鄉鎮集中式飲水源水質達標率91%。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為97%,農村污水集中處理率為85.9%。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97%。
【自然資源】 云陽縣內已探明且具開采價值的主要有鹽、鐵、鉬、釩、硫鐵、天然氣、粉石英、水泥用灰巖等,其中已探明巖鹽儲量約6.75億噸,鐵礦儲量約657.8萬噸,釩礦礦石儲量357.2萬噸,硫鐵礦儲量約1627.2萬噸,天然氣儲量約1500億立方米,粉石英礦儲量約5176萬噸,含二氧化硅98%以上,可列為一級品和特級品礦石。野生植物有2000多個品種。其中,林木植物97科、287屬、839個樹種;珍稀古樹有29科、34屬、39個品種。野生動物有110科240種,珍稀動物68種。
【旅游資源】 云陽山川秀美,旅游資源豐富。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市級保護單位6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7處,是庫區文物大縣。龍缸國家地質公園、龍缸云端廊橋、石筍河峽谷、絕壁棧道、龍缸、歧山草場喜迎天下游客,云陽縣三峽文物園,南三峽、長灘河曲、奇、險、美,是旅游探險的最佳去處;張桓侯廟、彭氏宗祠、磐石城、龍脊嶺文化長廊、濱江公園、棲霞宮、登云梯集人文和自然景觀于一體,有天下龍缸(云端廊橋)國家5A級旅游景區,張飛廟、三峽梯城2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和彭氏宗祠、棲霞宮、南三峽、清水湖等旅游資源。是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國家文明縣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區、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和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龍脊嶺生態文化長廊榮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云陽全域全季發展鄉村旅游,舉辦“春賞花,夏納涼,秋觀色,冬采果”鄉村旅游節慶活動年均13次。
【戶籍人口】 2020年末,云陽縣戶籍總人口133.14萬人,年平均人口133.43萬人,男女性別比為1.1:1。其中城鎮人口45.78萬人,鄉村人口87.36萬人。全縣常住人口92.9萬人。當年出生1.21萬人,死亡1.15萬人,自然增長率為0.5‰,出生率為9.1‰,死亡率為8.6‰。
【民族宗教】 云陽縣有土家族、回族、壯族、苗族等36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戶籍人口8000余人,約占全縣總人口的0.6%,其中以土家族最多,有6000余人。有少數民族鄉一個,云陽縣清水土家族鄉,該鄉地處云陽、奉節、湖北利川市兩省三地交匯處,位于云陽縣最南端,全鄉轄區102平方千米,轄14個行政村,全鄉人口18700余人,其中土家族4700余人。云陽縣有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4大宗教。有愛國宗教團體2個,宗教活動場所13處,宗教教職人員8人,有登記信教群眾3400余人。
【行政區劃】 1949年12月6日,云陽縣和平解放。同年12月16日,成立云陽縣人民政府,隸川東人民行政公署萬縣專區專員公署??h人民政府駐地城關鎮(今云陽鎮)。
1950年3月29日,云陽縣由隸川東萬縣專區專員公署改為“川東萬縣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2年9月1日,撤銷川東區行署,恢復四川省建制,云陽縣屬四川省萬縣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5年5月,云陽縣隸四川省萬縣專員公署。同年9月,云陽縣人民政府改稱云陽縣人民委員會,隸四川省萬縣專員公署。1969年10月,四川省云陽縣人民委員會更稱四川省云陽縣革命委員會,隸四川省萬縣地區革命委員會??h革命委員會駐地城關鎮(今云陽鎮)。1981年4月,撤銷四川省云陽縣革命委員會,改稱四川省云陽縣人民政府,隸四川省萬縣地區行政公署。1992年12月,云陽縣人民政府隸四川省萬縣市人民政府。
1998年5月,云陽縣人民政府由重慶直轄市萬州移民開發區代管。
2000年7月14日,云陽縣人民政府由重慶市人民政府直接管轄。
2020年下轄31個鎮、7個鄉、4個街道辦事處,包括:青龍街道、雙江街道、盤龍街道、人和街道、江口鎮、南溪鎮、鳳鳴鎮、高陽鎮、平安鎮、紅獅鎮、故陵鎮、龍角鎮、沙市鎮、棲霞鎮、黃石鎮、巴陽鎮、渠馬鎮、雙土鎮、路陽鎮、魚泉鎮、寶坪鎮、農壩鎮、桑坪鎮、云陽鎮、云安鎮、雙龍鎮、清水土家族鄉、水口鎮、蔈草鎮、泥溪鎮、養鹿鎮、后葉鎮、龍洞鎮、堰坪鎮、大陽鎮、耀靈鎮、洞鹿鄉、上壩鄉、新津鄉、普安鄉、石門鄉、外郎鄉。共98個居委會,380個村委會。
【農特產品】 2020年,云陽縣農業以“小規模、多品種、高品質、好價錢”為目標,深入開展農業產業振興三年攻堅行動,實施柑橘三年倍增計劃,全縣形成了以柑橘為主的水果,以菊花、天麻為主的中藥材,以花椒為主的調味品,以生豬、牛羊為主的生態養殖,以綠色有機為主的優質糧油“五個特色農業產業集群”。響亮推出“云陽紅橙”品牌,建成云陽農業大數據運營中心,全年新培育綠色食品15個、柑橘出口基地5個、出口食品加工企業3家。建設標準化農業產業示范園297個。全縣“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農產品達16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