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縣縣情概覽
【地理位置】 忠縣位于重慶市中部,地跨北緯30°03′~30°53′,東經 107°32′~108°14′之間,地處三峽庫區腹心地帶,是三峽庫區8個重點移民搬遷縣之一。東臨萬州區,南連石柱縣,西接墊江縣、豐都縣,北壤梁平區??h城距重慶市主城區180千米,滬渝、張南、銀百高速公路穿越縣境。國土調查面積2182.83平方千米。
忠縣境內呈“三山兩槽”地形,系深丘淺丘夾山脈地貌,海拔117~1680米。境內低山起伏,溪河縱橫交錯,其地貌由金華山、方斗山、貓耳山三個背斜和其間的拔山、忠州兩個向斜構成,屬典型的丘陵地貌。浩蕩長江,穿流而過,流經88 千米。
【歷史沿革】 忠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文字記載歷史達 2300 多年。忠縣古名臨江,西漢置縣。周朝為巴國地,秦朝屬巴郡。王莽新政,改臨江為監江,東漢復名臨江縣。唐貞觀八年(634年),因巴蔓子“刎首留城”,嚴顏、甘寧忠勇,“意懷忠信”,御賜臨州為忠州(臨江縣沿舊,屬忠州領縣)。明洪武年間,并臨江縣入忠州,州縣合一。民國二年(1913年)廢忠州為忠縣,隸屬東川道。民國二十四年改屬四川省第九行政督察區。
1949年12月,忠縣隸屬川東行政公署萬縣專區,1953 年起屬四川省萬縣管理。1997年3月14日全國人大八屆 5 次會議表決批準設立重慶直轄市。6月,忠縣劃歸重慶直轄市,仍屬萬縣代管。1998年2月,設立重慶市萬縣移民開發區(后設置萬州移民開發區),代管忠縣等 6 縣。2000年7月10日,撤銷萬州移民開發區,忠縣由重慶市直接管理。
【行政區劃】 全縣轄29個鄉鎮街道:忠州街道、白公街道、新生街道、烏楊街道、東溪鎮、石寶鎮、汝溪鎮、官壩鎮、馬灌鎮、新立鎮、拔山鎮、三匯鎮、白石鎮、任家鎮、洋渡鎮、復興鎮、野鶴鎮、石黃鎮、金雞鎮、雙桂鎮、花橋鎮、永豐鎮、黃金鎮、善廣鄉、石子鄉、磨子鄉、涂井鄉、金聲鄉、興峰鄉。全縣有284個行政村和88個社區居委會。縣政府駐忠州街道。
【氣 候】 忠縣屬亞熱帶東南季風區山地氣候。2020年,全縣平均氣溫為18.1℃,接近常年(18.0℃); 年極端最高氣溫39.6℃(8月29日),極端最低氣溫2.5℃(12月22日);年降水量1402.6毫米,較常年(1199.4毫米)偏多17.0%,大雨開始期在3月下旬,較常年偏早16天;年降水日數169天,與常年相比偏少29天;年日照時數1016.0小時,較常年(1204.7小時)偏少15.7%。
2020 年,忠縣主要天氣氣候事件有暴雨:全縣出現7次區域暴雨過程,其中,“7·2”為年內最強區域暴雨過程。高溫:2020年全縣≥35℃高溫日數29天,較常年同期(30.3天)偏少1.3天;極端最高氣溫39.6℃(8月29日);年內高溫開始期較早,階段性高溫集中在7月24日至8月31日。氣象干旱:全縣出現氣象干旱過程1次,強度為重度,時間為7月27日至9月10日。連陰雨:全縣出現3段區域連陰雨過程,分別為1月18日至26日、10月1日至6日、11月21日至28日。強降溫:全縣出現特強降溫1次,出現在3月26日至29日,過程最大降溫幅度為13.1℃。
【環境質量】 2020年,忠縣生態環境質量總體穩中向好,大氣、水環境質量提升,聲環境質量達標。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57天,同比增加6天,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不斷提升,地表水環境質量長江干流和一級支流15個監測斷面水質全部達到Ⅱ類標準。
環境空氣質量狀況 2020年,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57天,同比增加6天,優良率97.5%,其中優185天,同比增加13天,輕度污染7天,同比減少3天,重度污染天氣零發生,各污染物年均濃度均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PM2.5、PM10年均濃度分別為30微克/立方米、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3%、4.5%。
降水狀況 全年城區降水pH范圍為5.8~7.1,無酸雨發生。
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 長江干流忠縣段整體水質為優,蘇家、洋渡2個監測斷面均為Ⅱ類水質,達標率100%。長江支流整體水質為優,黃金河、汝溪河、東溪河、玉溪河、渠溪河等6條次級河流13個監測斷面均滿足Ⅱ類水質。
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狀況 忠縣城區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較好,達標率100%;39個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95%,較上年增加3.4個百分點。
聲環境質量狀況 忠縣城區聲環境質量屬于較好水平。101個城區區域環境噪聲網格,20條交通干線噪聲,7個功能區環境晝、夜間噪聲分別為51.9分貝、62.4分貝、55.0分貝和45.6分貝,分別同比下降0.7分貝、0.7分貝、0.5分貝、0.3分貝,聲環境質量全面達標。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全縣國土調查面積2182.83平方千米,其中耕地732.57平方千米,園地111.81平方千米,林地950.45平方千米,草地0.99平方千米,城鎮村及工礦用地89.77平方千米,交通運輸用地48.62平方千米,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10.05平方千米,其他土地138.57平方千米。全縣共有4個土類,7個亞類,19個土屬,66個土種,78個變種,常見的有水稻土、沖積土、紫色土、黃壤土。
礦產資源 全縣探明礦產資源有天然氣、煤炭、石膏、滑石、巖鹽、青礬、磷礦、石灰巖、砂巖、頁巖、高嶺土、耐火黏土、鉀長石、硫黃、鐵礦、銅礦、沙金、重晶石、地熱水等23種,其中已開發利用礦產資源12種,分別為天然氣、煤炭、石灰巖、頁巖、砂巖等。天然氣探明儲量278億立方米,煤炭探明儲量880.3萬噸,巖鹽探明儲量23.79億噸,石膏探明儲量545.27萬噸,石灰巖探明儲量12.26億噸,水泥配料用砂泥巖探明儲量1.04億噸。
森林資源 全縣活立木蓄積量565萬立方米,森林面積(含退耕還林)1137.2平方千米。通過實施“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天然林保護工程和退耕還林工程,全縣森林覆蓋率達52%,森林在保持水土、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的功能逐步增強,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日趨明顯。
動物資源 忠縣有野生動物237種,其中鳥類173種,獸類43種,爬行類13種,兩棲類8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豹、金錢豹、中華鱘、白鱘、麝等5種,二級保護動物有水獺、大靈貓、毛冠鹿、金貓、鋼雞、金雞、黃羊、小靈貓、秧雞9種?!叭小保▏冶Wo有益的、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動物有青蛙、蛇、野豬、錦雞、蟾蜍、野兔等20種。常見的動物有黃鼬、花面貍、麂子、野兔、獾子、香貍(箭豬)、狐、黃鹿、猸子、食蟹檬、松鼠、水獺、刺猬、土豬、豺狗、野山羊、野豬、蛇、蝙蝠等。常見的鳥類有麻雀、山麻雀、喜鵲、寒鴉、白頸鴉、大嘴烏鴉、紅嘴藍鵲、紅嘴巨鷗(2019年6月18日在皇華島濕地公園發現,屬重慶市內首次發現發現)、竹雞、雉雞、紅腹錦雞、白腹錦雞、秧雞、董雞、禿鷹、雀鷹、貓頭鷹、啄木鳥、白鷺、綠頭野雞、鳧(野鴨)、黃鴨、鸛、家燕、灰沙燕、戴勝、翠鳥、小云雀、棕背白勞、紅尾白勞、緩帶鳥、大山雀、珠頸斑鳩、山斑鳩、灰斑鳩、大杜鵑、四聲杜鵑、鷹鵑、黃鸝、卷尾、金畫眉、山樹鶯等。
植物資源 忠縣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盆東嶺谷植被亞區,適合多種植物生長。按生物學特性劃分為喬木、灌木、草木、藤本植物。有高等植物1000種以上,已定名的有716種,隸屬161科,427屬。其中蕨類植物15科20屬28種;裸子植物7科14屬28種;被子植物139種438屬672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水杉、南方紅豆杉、銀杏、蘇鐵、荷葉鐵線蕨等,二級保護植物有三尖杉、厚樸、楠木、樟樹、紅豆樹、潤楠、鵝掌楸、梓葉械、紅椿、金佛山蘭等,瀕危珍稀名木古樹有蘭科植物(蘭草蘭花)、黃葛樹、桂花樹、羅漢樹、南方紅豆杉、銀杏等。按生態類型分,忠縣喬木、灌木植物有71科,260種。主要喬木有以松科、柏科、杉科為主的針葉林,占全縣用材林面積的93.3%。以殼斗科櫟類(白櫟、絲栗、麻櫟)為主的闊葉林分布較集中成片。小塊的化香樹常與柏木、櫟類混生。白夾竹集中成片分布在山區,慈竹、壽竹、刺竹等在居民點周圍和沿溪河兩岸,以小塊分布最為常見。經濟林以柑、橘、柚、李、梨、櫻桃、桃、葡萄、獼猴桃、蘋果、枇杷、油桐、油橄欖為主。草本、藤本植物計有450余種,以禾本科、菊科,十字花科、百合科植物最為常見,如金銀花。按用途分,用于木材的有92種,藥用的有475種,食用的有111種,工業的(造紙、纖維、烤膠)有55種,農藥的有6種。
水資源 縣域內水資源分為地表水和地下水兩大類。忠縣屬長江水系,長江流經忠縣6個鎮4個街道88千米,境內有28條溪流河匯入長江,流域面積大于5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8條。
地表水資源 2020年降雨量1350毫米,地表水年平均徑流量11.29億立方米。長江過境水資源量3350億立方米,其他溪河入境資源量3.5億立方米。
地下水資源 全縣地下水共分四類:即基巖裂隙水、碳酸鹽類巖深水、碎屑巖類裂隙孔隙水、松散巖類孔隙水。主要受大氣降水及地表徑流補給,2020年地下水資源量1.81億立方米,可開采量0.8億立方米。
【旅游資源】 忠縣旅游資源豐富,是三峽庫區唯一兼具山城、橋城、水城、島城特征的四面環水的新型旅游城市。境內有三峽港灣旅游度假區,有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石寶寨、白公祠文博景區、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皇華城考古遺址公園、天池山國家級森林公園等。
烽煙三國 烽煙三國選址秀美的東溪湖,坐落重慶三峽港灣國際旅游度假區內,距縣城8千米。長江三峽大型山水實景演藝——烽煙三國,是長江三峽首部古代戰爭題材、刻畫關羽忠義形象的大型山水實景劇,通過35000平方米大場景水上舞臺、3200平方米水幕投影和3D全息式投影、300米大跨度高速威亞、“五虎上將石柱”大型舞臺機械、180度環形移動觀眾座椅、驚艷的水火特技,以及300余名演員、50余匹戰馬,截取關羽忠義一生的重點歷史場景如桃園結義、下邳鄧降、身陷曹營、千里走單騎、單刀赴會、義釋曹操、水淹七軍等,場面宏大,氣勢震撼,激蕩心靈。2016年4月首演,演出時長約70分鐘,由西安長恨歌總導演李捍忠創意執導,該演出填補了三峽文化的空白。
石寶寨 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巴渝新十二景”之一,位于重慶市忠縣石寶鎮,距縣城32千米,是長江三峽黃金旅游帶上集山、水、古建筑于一體的“江上明珠”。石寶寨孤峰拔地,四壁如削,形如玉印,傳說是女媧煉石補天留下來的一塊五彩石,故稱石寶。明末農民首領譚宏起義,據此為寨,故名石寶寨。石寶寨建于明萬歷年間,距今四百余年。紅色寨樓依山而建,飛檐展翼,氣勢雄偉;寨頂古剎天子殿,臨巖筑墻,殿宇巍峨,蔚為壯觀;更有歷代碑刻,名人畫像及鴨子洞、流米洞等古跡。三峽工程蓄水,將石寶寨變成一座美麗的江中孤島,石寶寨以其“最美的水寨”“最大的盆景”和“最奇的建筑”之美譽而名揚四海。
白公祠文博景區 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位于忠縣鳴玉溪畔,景區總占地面積10公頃,由白公祠景區和忠州博物館組成。距離萬州城區116千米、重慶主城202千米,是三峽黃金旅游帶重要歷史人文景點和全國范圍內忠文化旅游集大成地。
明崇禎三年(1630年),知州馬易從為紀念曾任忠州刺史的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創修白公祠。白公祠不僅是國內著名的兩座白居易祠廟之一(另一處是洛陽香山“唐少傅白公墓祠”),也是全國范圍內稀有的歷史文化旅游資源。祠內有白園、樂天堂、四賢亭、龍昌寺荷池、木蓮園、樂天詩廊等景點。2003年,因長江三峽工程建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丁房闕─無銘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關帝廟、太保祠、老官廟,古建筑馮氏華表相繼遷至白公祠。2019年,三峽后續項目巴王廟、陳一偉民居在景區復建竣工。同年,白公祠古建筑群被公布為第三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忠州博物館是集收藏、保護、研究、展示、教育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建筑面積15000平方米,展廳面積6000平方米。有館藏文物20000余件/套,涵蓋23個文物門類。館內展陳圍繞“忠義之魂 大地史書”主題,常設“人文忠州”“忠義忠州”“多彩忠州”三大版塊,是忠州三峽庫區考古成果和文化研究的集中展現,也是全面了解忠州歷史的大型主題展陳。
中國柑橘城·三峽橘海 三峽橘海位于忠縣涂井鄉友誼村,距縣城18千米,與石寶寨相鄰。三峽橘海始建于2001年,面積866.67公頃。三峽橘海有五大奇觀:花果同樹、父子同床、掛果期長、三青三黃、果樹壽命長,其中花果同樹最為奇特,陽春三月,綠葉簇擁著金黃的橘果,金果點綴著雪白的花朵,白花散發著沁人心脾的芳香,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三峽橘海有龍脊觀景亭、橘海荷塘、望寨亭、夫妻樹、漢墓石屋群等景點12個,是游客聞香賞花摘果探幽的最佳去處。三峽橘海不僅風光秀美,而且人杰地靈。當代革命家作家馬識途、紅巖烈士馬秀英,全國勞模、全國道德模范李淑娥,“缺錢不缺德”的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鄭定祥等均是三峽橘海人。
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 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系全國首批18個國家級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之一,也是三峽庫區和重慶市唯一一個國家級田園綜合體。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落實鄉村振興總要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實施綠色發展、創新發展、融合發展、為農發展、可持續發展,推動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同步,一、二、三產業“三產”融合、農文旅“三位”一體、宜居宜業宜游“三宜”協同,打造“一興四美·七彩大地”美麗鄉村。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立足“田園”本質、聚焦柑橘產業,構建生產、產業、經營、生態、服務、運行六大支撐體系。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和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打造從“一粒種子”到“一杯橙汁”,再到皮渣資源化利用的完整產業鏈,推動柑橘產業從“榨干吃盡”向“一網打盡”升級;挖掘柑橘文化,傳承農耕文明,發展鄉村旅游,促進農業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堅守為農發展,實現農民參與、農民受益、集體經濟發展;投入多元、業態多樣、收入多渠道,實現生產可持續、生態可持續、增收可持續。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規劃面積18.6平方千米,涵蓋2個鎮10個村(社區),常住人口3.58萬人,總體布局為“一鎮三廊四區”,即新立柑橘特色小鎮、橘鄉人家風情廊道、環青龍湖慢行廊道、田園馬拉松廊道和智慧柑橘示范區、柑橘文化博覽區、橘鄉荷海休閑區、三峽花卉植物園區。項目建成后,年可實現綜合總產值35.5億元,直接間接帶動農民就業1萬人,農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5萬元以上。建成世界三大橙汁加工基地之一、中國柑橘產業科技創新平臺、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全國數字農業智慧農業示范區、全國循環農業示范區、全國農村人居環境示范區、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品牌、重慶現代山地特色效益農業樣板,打造成為國家級田園綜合體佼佼者、鄉村振興示范園。
東溪河生態漂流 東溪河生態漂流位于忠縣兩匯口,距縣城10千米。漂流全程長5千米,高低落差80米。河谷兩岸層巒疊嶂、山清水秀、怪石嶙峋、千姿百態,空氣質量好,負離子含量高,氣候舒適宜人,自然生態環境優良,是觀光游憩、休閑度假、康體保健理想旅游勝地。全程漂流約2小時,感受巨石穿行、繞壁回環、急流迫降、險灘搏擊等驚險刺激,享受生命與水的澎湃激情。
花田溪谷 花田溪谷位于忠縣黃金鎮大山村,距縣城約13千米,交通便利,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拔髂系貐^最長跨江3D+5D魔幻玻璃橋”,新增懸崖秋千、網紅蕩橋、極速滑盆、尖叫喊泉等游樂項目,有橋類組合、爬網組合、六角秋千、翻山越嶺、駱駝峰、七巧板等兒童拓展游樂園。最佳游覽時間為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游客可觀花海美景,并可體驗網紅游樂項目、觀看民俗表演、品嘗鄉土美食、游園采摘、婚紗拍攝、親子拓展等活動?;ɑ苡^賞區20公頃,主要有三季薔薇、紫牡丹、三色堇、金魚草、西洋絹、翠蘆莉、旱金蓮、歐洲月季、醉蝶花等速生花卉,有梅花、櫻花、樹狀月季、多色三角梅、香葉黃千層、紅葉石楠、金葉女貞等四季有色苗木。景區配套建成全木質結構接待中心2000平方米,古香古色,大氣壯觀,可提供餐飲、棋牌、品茶等服務。還有侗族特色長桌合攏宴及高山流水等民族風情體驗項目。
灌湖水鄉景區 灌湖水鄉景區位于重慶市忠縣馬灌鎮,距離張南高速入口5千米,距離忠縣、梁平、墊江等城區僅半小時車程。灌湖水鄉景區創立于2018年,因長江支流渠溪河的源頭倒灌湖貫穿其中而得名。景區依托馬灌鎮全域旅游發展,獲評全市第一批鄉村旅游重點村,2019年,被評為“中國美麗鄉村旅游目的地”。灌湖水鄉景區占地面積133.33公頃,其中一期面積66.67公頃,總投資1.5億元。通過三年提檔升級,已建成環湖彩色休閑步道3.5千米,并完成核心油菜花觀賞區灌湖花海的整體規劃打造,充滿時代印記的七零老街、七零公社的修護完善,以及彩虹步道、游船觀光、環湖騎行、野趣親子樂園、萌寵樂園、花田茶社、熱氣球狂歡、浪漫水車等多個特色游覽區域的建設,符合各年齡層次游客需求。灌湖水鄉景區舉辦三屆菜花節,共計吸引游客上百萬人。2020年,菜花節盛況被中央電視臺《新聞直播間》報道。
【人口狀況】 全縣戶籍戶數34.36萬戶,比上年減少0.14萬戶;戶籍人口97.59萬,比上年減少0.80萬。戶籍人口中男性50.80萬,女性46.79萬,男女人口性別比108.6(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32.29%。全年出生7240人,死亡8811人,遷入3627人,遷出10124人。全年人口出生率7.39‰,死亡率8.99‰,人口自然增長率-1.6‰,人口機械增長率-6.6‰。
全縣常住人口72.12萬,比上年增加0.1萬。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4.81萬,占常住人口的48.27%(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比上年提高1.69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