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號
    畜牧

    大足黑山羊

    來源:重慶市地方志辦公室    發布時間:2022-09-29 14:42    閱讀數: 2548

    大足黑山羊,國家級畜牧遺傳資源保護品種。重慶大足區自古產山羊,有黑山羊、白山羊、麻山羊等品種,以養殖黑羊山為主,占90%以上。2006年6月,大足黑山羊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注冊為“大足黑山羊”集體商標,同年通過重慶市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2009年被列入國家級畜牧遺傳資源保護名錄,注冊成為重慶市地理商標,通過無公害農產品認證。


    一、產品特色

    大足黑山羊一直由大足區人民自發封閉繁育。毛色純黑、個體大、繁殖率高,是一個遺傳一致性好的優良肉山羊種群,其繁殖性能為國內肉山羊種群最高之一,被養羊專家稱為“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寶貝。主要特性:一是繁殖率高,平均胎產仔2.7只,最高1胎產6只;二是生長發育快,羔羊雙月體重10千克,12月齡體重達35~40千克,6~8月齡屠宰率43.5%,凈肉率31.9%;三是適應性強,食生好,耐粗飼,多以綠草樹叢葉為食,善攀巖,耐高溫濕熱氣候,抗病力強,適應性廣,體型中等,四肢健壯發達,肌肉豐滿。全身皮毛烏黑發亮,皮張細密,厚薄均勻,富有彈性,肉質細嫩,味小,適宜烤、煎、蒸、燉,深受市民喜愛。

    二、發展歷史

    據《四川勸業道置勸工統計表》載,清宣統二年(1910年),大足有山羊1189只。1942年,《大足畜產概況表》載,大足有山羊4452只??h志記載,1949年,大足縣出欄山羊1.1萬只,之后逐年上升,1962年達7萬只,成為當時的主要飼養牲畜。

    2004年,中國畜牧獸醫學會養羊學分會理事趙有璋、西南大學副校長張家驊教授等專家教授在大足鐵山鎮及周邊地區進行考察、調研及性能測定后,一致認為:大足黑山羊是一個優良的肉山羊地方品種,具有繁殖力強、成活率高、體型大、肉質好的特點,是國內不可多得的高繁殖、高產品種基因庫,極具保護和開發價值。2004年7月,重慶市三峽牧業(集團)有限公司投資50萬元,在鐵山建立黑山羊擴繁場。


    2005年,大足承擔國家級黑山羊標準化示范區建設項目,重點在季家、鐵山、珠溪等6個鎮(街道)推廣建立漏縫式高床圈舍,實施農戶360戶,飼養黑山羊1800只。2005年年末,大足縣山羊養殖量達5萬只,其中規模飼養種羊6000余只,繁殖推廣黑山羊1萬余只,同時選育出優良黑山羊種羊220只,向渝北區黑山羊種場提供種羊105只,以展示大足黑山羊的優勢,為西南大學的專家提供生產優能測定及基因研究。

    2006年9月,農業部畜禽遺傳資源普查專家組許尚忠、杜立新、李慧芳一行到大足考察大足黑山羊。專家組查?了大足黑山羊遺傳資源普查資料,實地考察了黑山羊繁育種羊場,聽取了畜牧部門的匯報,充分肯定大足黑山羊為高繁殖性的優質山羊基因資源。專家組建議,第一,進一步加強大足黑山羊種群遺傳資源的動態保護和利用,開展系統的品種選育研究工作,制定選育目標、育種規范和飼養規范。第二,繼續開展肉用與提高繁育性能研究。第三,大力引進企業,開展黑山羊產業化開發利用,加大基礎研究力度,擴大種群規模。第四,爭取各級政府大力扶持,加強統一規劃和落實,為品種審定奠定堅實基礎。同年,由西南大學動物科學學院承擔,大足縣畜牧獸醫局、縣科學技術委員會、重慶市三峽牧業(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參與實施“高繁殖率大足黑山羊品種保護及培育”市科技攻關項目。通過2年的實施,該項目于2008年順利通過專家驗收。

    三、生產情況

    2005年,大足縣出欄黑山羊3.3萬只;2007年,出欄4.3萬只。2011年,大足縣黑山羊種羊繁殖場達15家,存欄黑山羊4.23萬只。2013年,存欄8.74萬只;2014年,存欄10.75萬只;2015年,存欄12.06萬只;2016年,存欄15.03萬只;2017年,存欄17.02萬只。

    2010年,為保護黑山羊資源,重慶大足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重慶騰達牧業有限公司,專門建立國家級黑山羊保種場。保種場年存欄繁殖母羊1500余只,出欄羊羔1萬余只。2015年,大足區注冊成立黑山羊養殖公司12家,年存欄黑山羊2萬余只,并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生產經營模式,帶動黑山羊產業發展壯大及農民增收致富。



    (摘編自《重慶市志·農特產品志》)


    国产大学生三级在线视频|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尤勿视频|{a级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亚洲 日韩 欧美 综合 热小说